此时他再看胜保,心中不但没有不屑,反而有些同情,被这样的敌人伏击,绝对是一场灾难。
“击鼓,迎敌!”
僧格林沁调遣了一万蒙古马队,五千火枪兵,五千火绳兵,一万五千步兵总计三万五千人出战,自己则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俯视整个战场,通过令旗指挥军队作战。
不一会,城门大开,蒙古马队裂成六个方阵,分别站住两翼,中路三个火枪兵方阵,三个火绳兵方阵,两侧由六个方阵共计九千步兵保护,另有四个方阵计六千步兵站在后阵,随时准备替补败兵。
张云天这边每五百人一个方阵,统共十二个方阵,中间由两个神机营方阵扼守,两边各有四个装配这除妖火铳和炸竹的方阵,排成内八字型,呈保护状,将张云天包围在中心。
另有两个骑兵方阵由刚刚转化为尸卫的清兵组成,在主阵的两侧徘徊。
僧格林沁站在城墙上,轻轻摇了摇头,虽然敌人是一支劲旅,但是毕竟人数有限,只凭区区五六千人,来对抗己方三四万大军,真是螳臂当车。
张云天看着队列整齐的清兵队伍,心中颇有些小激动,没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对阵著名的僧格林沁,别看此人在八里桥吃了败仗,实际上纵观其一生,大小战斗无数,一共也就败过两场,第一场就是错误的和洋人野战,结果吃了大亏,第二场败绩则是以寡敌众被捻军围困在山东曹高楼寨,最后被乱军杀死。
除此之外,他不仅曾经领导过清朝对阵洋人的第一场大捷,而且打败太平天国北伐军,活捉统帅林凤祥,数月后又活捉李开芳,被咸丰帝赐“湍多巴图鲁”的称号。
能和这样的对手过招,绝对是一件痛快淋漓的事。
第四十五章城下之战
“擂鼓,进军!”僧格林沁不急不缓的命令道,中路的四个步兵方阵和三个火绳枪方阵喊着响亮的号子,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清军每个方阵大概一千五百余人,是真神教方阵人数的三倍,所以虽然只有七个方阵冲了过来,但是在人数上却近乎是真神教总兵力的两倍。
火绳枪兵在距离神兵一百丈左右的位置站定,分成高低两排,前后三排,摆开阵势,将枪口瞄向敌人,两边的步兵也是保持同样的距离,成外八字形与神兵遥遥相对。
僧格林沁总结对洋人战斗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对敌人火器的射程判断失误,如果军队布置得距离敌人太近,容易被火器所伤,不等冲锋就败下阵来;如果距离太远,士兵的体力又跟不上,往往会出现两军交锋的时候己方体力已经损耗殆尽,无法持久作战。
经过反复的测算,火器对三十丈以内的目标命中率为十之六七,对七十丈开外的目标命中率仅为十之一二,所以两军相距在一百丈左右为佳。
这个距离虽然也在洋枪的杀伤范围,但是精准程度却大打折扣,只要己方步兵采取排队战列的方式,就可将伤亡降到最低。
由于洋枪是需要反复填弹来完成射击的,战场上士兵的填弹效率为一分钟两颗,所以一个明智的火器营指挥官,绝对不会命令士兵贸然对一百丈开外的敌人进行射击,且不说这样的攻击收效甚微,而且填弹的间歇还给了敌人冲锋的可趁之机。
张云天对着僧格林沁的布局会心的笑了笑,倘若己方用的只是那些过时的燧发枪,肯定架不住清军这样的阵势,只怕几次冲锋就要展开白刃战了,以一敌七这样悬殊的兵力差距,而且还是野战,胜率几乎为零。
不过己方拥有的可是能够进行十二连发的除妖火铳,但凭射击而论,五千人可以瞬间爆发出六万火枪兵的射击效果,这绝对是清军料想不到的。
但是现在还不是亮出杀器的时候,将敌人引诱得近一些,这样打得才狠。
张云天挥了挥手,两翼的骑兵方阵开始缓缓向前,奔着清军最前端的步兵靠拢了过去。
僧格林沁见真神教的骑兵蠢蠢欲动,担心步兵在冲锋时腹背受敌,令旗一摆,后阵的两个蒙古骑兵方阵共计三千人,分从东西两侧冲进了战场,对张云天的骑兵形成了合围之势。
张云天见敌军来势汹汹,也不交战,指挥着骑兵分向两旁撤走。
僧格林沁哈哈大笑,看来对面的统帅也就训练士兵的水平不错,打起仗来也就马马虎虎吧,这么快就将保护洋枪队的骑兵调了出来,然后见势不妙又想撤退,哪有这么指挥部队的?真是把打仗当儿戏一样对待,既然蒙古骑兵已经出动了,自然没有调回来的道理,所以他命令骑兵衔尾相随的追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