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轰动性的事件当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政府的那点财政收入,一年也就几十亿美金的收入,就算全部投入用来抵制比索的大幅上涨,也根本不是张云天的对手,更何况后者还有数不清的跟风投机者在一旁擂鼓助威。
所以他们也只有干着急的份儿,眼看着升值的比索给国家的旅游业和出口贸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就拿华国人到小菲旅行为例,原本只花五千软妹币,就能在当地换得三万五千比索,可以好好的畅玩七天六夜,但是比索升值之后,想要享受到三万五千比索的旅游服务,必须花两万多软妹币,相当于把旅游成本提高了五六倍之多。
同样是旅游,拥有热带海岛的国家数不胜数,相比之下,哪还有人愿意选择成本如此高昂的小菲国了,不止是华国人,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在锐减,曾经摩肩接踵的海岸边,只剩下了稀稀拉拉的人影,其中大多数还是当地的渔民,惨淡景象可见一斑。
旅游业的没落导致大量的酒店,游船及景点入不敷出,大量的当地人被裁员,失业率呈直线上升。
出口贸易就更不用说了,同样的道理,由于货币的升值,无形中增加了出口水果的价格,很多进口水果的国家都放弃了小菲,而选择了其他热带国家。
水果卖不动,当地的果农和大农场主直接就濒临了破产的边缘,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今年的水果卖不出去,血本无归,而且只要汇率一天不降下来,水果就只能烂在地里。
在如此恶劣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外投资公司也开始趁着比索的行情好,纷纷撤资,一个一个不论企业经营得如何,光是比索升值这一项,就赚了个盆满钵盈。
其他有意愿来小菲投资建厂的外商,则被吓了回去。
小菲属于是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大多是看中了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过来投资建厂的,但是比索的升值直接将物料成本和人员开支提升了五六倍,这样的成本比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还要高昂。
而且小菲的生产技术水平照比其他国家又不具有优势,自然没有外商愿意前来了。
只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小菲的国民产值在世界排行前进了一百多位,但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已经达到了崩溃的临界点。
大量的下岗员工在街头示威游行,犯罪率翻番的上涨,就连首都马尼拉,都不止一次发生了暴乱,甚至出现了数万人的游行队伍围堵总统府的恶性事件。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菲的总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大量的印制钞票,以平衡汇率带来的损失;要么就只能请求美国这个外援伸手帮忙了,或者通过贷款来回购比索,或者请求美国政府给予经济协助。
前者的风险极高,因为比索的流通量是恒定的,一旦增加了货币发行量,意味着比索的流通总量提升,在产值不变的情况下,流通总量的提升肯定会带来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短期而言确实可以使比索的价值降下来。
但是这种下降只是表面的,因为还有无数的比索持有者在观望,一旦他们认为风声不对,自己手里的钱即将贬值,必定会大量的抛售比索,一边是加印,一边是抛售,比索很容易会变得惨不忍睹。
所以经过再三的考虑,小菲的总统最终绝定还是通过向美国贷款五百亿美金,向国内的富商们兑换比索,然后再将这些比索重新投入到国际市场中,通过这样的手段,来给炙手可热的比索降降温。
然而他这一步走得太慢了,如果在比索刚刚开始升温的时候就这样做,那么五百亿美金,还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此时比索的价格早就飞到天上去了,这五百亿美金砸进去,只相当于当初几十亿美金的作用,相对于国际市场上浩瀚的金融大海而言,完全是杯水车薪,连个水花都没掀起来一点。
不过他这么做却让当地的富豪赚了一大笔,美元的国际地位自然比比索要坚挺许多,总统的这一行为,间接的给这些富商们提了个醒,后者开始捉摸着将手中的比索全都换成美元,以抵挡即将来临的经济冲击。
他们这样做从个人的角度而言,绝对是利益最大化的,即便国内经济崩溃,他们也不再害怕了,因为有了美元,他们完全可以到任何一个国家去度假,享受美好的时光,等到国内金融风暴席卷之后,再施施然的回来。
到那个时候,比索肯定已经贬成狗了,他们又可以用手中的美元换取大量的资产,无论怎么样,他们都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这些富豪的自私举动,导致了国内的比索大量外流,不仅加剧了比索的升值,而且成为了压死小菲经济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国内的比索大量外流,兼之失业人员增加,企业倒闭,物资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国内物价飞涨,原本一百比索一顿的午餐,直接飙升到了三百比索。
一方面百姓手里没钱,另一方面物价飞涨,小菲的总统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如坐针毡,看着财政赤字和各地政府的月度报告,整个人一夜之间老了十岁,鬓角又多了些许的白发。
就在这危难的时候,美国方面又传来了噩耗,国会决定停止向小菲提供经济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