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喊杀声,没有搏斗声,一切就这么静悄悄的,长安城西,南,北三个大门缓缓打开,将数千西凉雄兵迎了进来,然后再缓缓将吊桥升起,确保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离开长安。
宫城的禁卫有一部分换成了王允的心腹,但是把守外城这辛苦又没有油水的工作,依然分派给了以前董卓在位时的禁军。
这段期间他们受尽了王允派系的欺侮,见吕布带兵打了回来,连高兴都来不及呢,哪有人反抗?
所以一路上几乎是消无声息的,禁卫进行了大换血,很多忠于献帝和王允的禁卫,要么在反抗的过程中被杀死,要么死在了睡梦里。
张辽带着一队人马围住了丞相府,也不攻击,就默默的隐藏在暗处。
不一会儿,曹操的使者在几名曹兵的陪同下,醉醺醺的走了出来,刚走出一个街口,就被从阴影里窜出来的西凉士兵捂住口鼻抹了脖子。
高顺带着三百甲士,强攻进了大将军府。
杨奉府邸的守卫算是比较牢靠的,光是护院就有三百多人,加上从军中带来的军士一百余人,朝廷下派的护卫一百余人,足足五百人占据地形的优势,硬是被高顺一路突破到寝室。
吓得杨奉衣不遮体的跑了出来,床上的两个宠妾则吓得瑟瑟发抖,死死的抓住掩盖身体的被子。
一切都按照李儒的计划,进行的丝丝入扣,几乎在同一时间,城防,宫禁,重臣一切紧要关键之处,都被张云天制住了。
第二天一早,百姓们依然是高高兴兴的出门,依然有士兵在街上巡逻,出入城门依然有卫兵查验,大臣们也依旧上朝参拜,只不过这一次,站在朝堂当中,距离最贴近献帝的不是王允,更不是杨奉,而是年纪轻轻的张云天。
他满脸肃然的看着文武百官,然后宣读了太后的懿旨,大意就是封张云天为国相兼太傅,吕布拜大将军,贾诩李儒张辽高顺一干人等,尽皆封赏,只一天的功夫,朝堂的格局就发生了大变样,让那些老臣们看得目瞪口呆。
同时也不得不叹服张云天的雷霆手段,似乎这西凉军就是大汉王朝的诅咒,刚刚走掉一个董卓,又来了一个张云天,而这一次,对朝廷掌握得更加牢固,手段也更加犀利,只怕再难有人能扳动他了。
除非河北的袁绍出兵,否则朝廷的大局依然是成为了定局。(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曹袁联军
献帝默默的坐在龙椅上,虽然他当皇帝的时间不久,但也算是久经历练了,尤其是面对重臣间的快速切换,更是让他有些麻木了。
当初他只是皇弟,原本轮不到他继承皇位,但却硬是被董卓给拉了上来,上来后他才发现,董卓只是希望有一个听话的人作为傀儡,而之前的皇帝太过有主见,而且年纪也太大了——毕竟一旦皇帝成年,就需要亲自执掌朝政,虽然他不怕这件事会发生,但却嫌麻烦。
如今张云天又占据了朝堂,原因和董卓一样,因为他掌握着兵权,有了兵权就等于拥有了生杀大权,百官得听他的,皇帝也得听他的。
张云天傲然的站在朝堂之上,他对这个皇位没什么兴趣,更何况如今的自己,不论是权势,还是威望,在朝堂上都是最强盛的,坐不坐在那个龙椅上又如何?
由于这场突然的变故,早朝匆匆的就散了,没人上奏,甚至连个发问的人都没有,皇帝说完有本早奏无本退朝后…就这么默默的退朝了。
张云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如今真正掌握在汉朝手中听话的土地,也就是西凉,而这正是自己管理的地界,所以只要正常处理日常事务,就算是批阅奏折了,至于其他大臣想要而不敢启奏的折子,多半都是滥竽充数,要么准备对王允歌功颂德,要么请求朝廷花些开销的事。
无论哪件事,都不适合在张云天立威的第一天拿出来讲,那不是与自己送死无异么?
掌握了朝堂之上的第一件事,并非是什么政略要事,而是迎娶貂蝉,这没有任何的政治企图,只是想要迎娶她,兑现当初的承诺而已。
王允被软禁在府内,好吃好喝款待着,又有人专人负责谈心,用张云天的话来讲,这叫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