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宫里举办宫宴,景隆帝把大权交给了刘贵妃,以往德妃的位置都是靠前,坐在景隆帝左手边第一。
今年刘贵妃取而代之,把德妃的位置安排在了苏映后面,德妃脸色当场就变了,直接找了借口不出席。
刘贵妃和德妃的较量已经搬到了明面上,德妃毕竟掌管多年六宫,人脉绝对不是刘贵妃能比的,私下没少给刘贵妃使绊子,再加上苏映偶尔在景隆帝跟前哭诉,刘贵妃的六宫协助分了一半给德妃。
京都这个年,过的有些压抑,也只有寻常百姓家不关心这些事,过着自己的生活,无忧无虑。
正月二十九,西南边关战事吃紧,秦国和明初联手派了十万大军压境,死伤无数,前方八百里加急边关缺乏粮草,请求支援,景隆帝就把筹集和运送粮草的事交给了太子。
戚瑾上前,“儿臣领命。”
这么大的重任就直接交给了戚瑾,看来景隆帝是真的准备给戚瑾铺路了。
若战胜,能能让不少边关战士对戚瑾刮目相看,收买人心,稳赚不赔的买卖。
睿王捏紧了拳头,景隆帝越来越不待见他了。
身后闵暨拉住了睿王,睿王睨了眼闵暨,暗含不悦。
下了朝,睿王愤愤拂袖而去,闵暨紧跟其后。
“王爷!西南离这里数万公里,耗费人力物力,边关战急,若瑾王耽误了战事或是有所差池,不仅是皇上饶不了瑾王,届时,瑾王一定会失去民心,况且,据臣所知,筹集粮草之事并非那么简单,国库供应给瑾王的数量实在有限。”
睿王顿住了脚步,回头略到深意的看了眼闵暨,“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千里迢迢运送粮草,却非易事,闵大人能这么快就有了对付瑾王的办法,实在叫本王欣慰。”
闵暨拱手,“能替王爷效劳是臣的荣幸,万死不辞。”
睿王含笑听着,虽然心里有些认可,但对闵暨依旧高度防备。
“本王怎么能为一己之私就不顾边关将士的死活呢?闵大人,你和本王都是东楚子民,应当知晓这粮草对于战事有多么重要,稍有不慎可能就是亡国罪人啊,这个罪名本王可担待不起。”
闵暨怔了下,袖下拳头紧紧握着,“殿下说的是,是臣多虑了。”
下了朝,戚瑾拦住了苏三爷,“苏大人,你是吏部尚书,筹集粮草之事还望苏大人多多帮助本王。”
苏三爷嘴角一抽,低着头道,“殿下,边关三十万大军等着吃粮,还不知道这战什么时候能打完,国库乃是国之根本,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动,微臣能拿出五万旦支持殿下。”
戚瑾脸色当场就变了,一万旦?这可比他预计的相差甚多,苏三爷好像一点自觉都没有,就是他的儿子才是主帅!论理,苏三爷不是应该最着急吗?
“苏大人,护国将军一心为国,咱们可不能拖后腿啊。”戚瑾深意道,略带圆润的身子看起来颇有喜态,嘴角挂着微笑平易近人的样子。
苏三爷可不敢小觑了身边这位,不声不响就坐上了太子之位,又能不计前嫌的拉拢睿王以前的部下,以礼相待,足这一点,睿王就比不上瑾王。
“殿下说的是,如此臣就私下捐赠两千旦。”苏三爷故意曲解了戚瑾的意思,一副咬咬牙忍痛割舍的模样。
戚瑾一噎,心底很狠瞪了眼苏三爷,暗骂一声老狐狸,太奸诈狡猾了。
戚瑾强忍着怒气,脸上的笑差点崩不住,“本王先谢过苏大人慷慨相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