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皇上不敢削藩,就是因为渠用臣手里有这么一支武力,他怕把渠用臣逼急了,这老匹夫一时想不开造了反,那乌山四镇就不会再为我云朝所有了!怕是一个新的乌山帝国就要出现了!”
邹为简立刻低下头快速思考了起来,半晌后他才道:“可是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吧?”
尚玄礼有些无奈的看了邹为简一眼:“邹兄,都到这年月了,难道你还看不出吗?朝廷之中,上至君王,下至没有品阶的芝麻官都是在混日子啊!”
“这……”邹为简还真没看出来,没办法,他除了是个官迷外,眼力却实在不大高明。
“所以我劝邹兄你还是消停消停吧!未来是什么样的咱们谁都看不清,国朝积重难返也并不是几人之力所能改变的!吾辈士大夫就应该稳坐钓鱼台,静观风云变化,伺机而动啊!”
“唉!”
邹为简长叹了一声,要说世道之混乱他也是看在眼里的,只是以前总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帝国强大无比,那些天灾人祸都只是小灾小祸罢了,根本就不足道,很快就能平息,只是此时眼力向来刁钻老辣的尚玄礼也这么说,就不由得他不信了。
“贤弟,这世道真的没救了吗?”邹为简在默然半晌之后,有些不甘心的问。
尚玄礼也有些黯然:“天意如此,非人力所可挽回。”
邹为简想了想,可不就是天意吗?这天灾毫无征兆的突然就来,而且一来就不走了,持续快三年了。
最后邹为简还是被尚玄礼说服了,为了活跃气氛,邹为简又说起了其他话题,而最近轰动一时的于效龙谋反案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话题刚开头,尚玄礼便笃定地说道:“于效龙是被冤枉的。”
“这……如何见得?”见尚玄礼说的如此笃定,邹为简不由得好奇心大起,“连东方琴欣和他亲生儿子都一口咬定他造反,他家还搜出了震天雷和龙袍,而且他自己也全盘承认了,这证据已经很确凿了吧?”
作为御史台的长官,那天对于效龙父子的三堂会审邹为简也是参加了的。
尚玄礼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邹兄,你说于效龙的权势地位是从何而来?”
邹为简想了想,回答:“皇上的宠幸。”
尚玄礼鼓了鼓巴掌,这辈子第一次真心实意的为邹为简叫好:“邹兄说对了!”
邹为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贤弟的意思是,因为权势地位全是皇上所赐,所以于效龙便不可能背叛皇上?”
“没错!”尚玄礼点了点头,“我们文官和武臣不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大多数人五谷都分不清楚,更遑论舞刀弄枪了,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是真真正正的大实话!因此像我们这样的人就算是故旧满天下,权倾朝野,也是不可能去谋朝篡位的!而这也正是前朝的天下家族和本朝的云家愿意跟我们士大夫共天下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对皇权的威胁要比武人小的多!”
虽然不得不承认尚玄礼说的是事实,但邹为简听了这番话之后脸还是有点黑,因为这不是明摆着说他们这些士大夫是无能之辈吗?
尚玄礼看着他的表情笑了笑,却不以为意的接着说道:“于效龙是聪明人,应该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这样的他如何会去造反?一定是有人蓄意陷害才对!(阿嚏!不臣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喷嚏。)”
“可是什么人会去陷害于效龙呢?还能驱动他儿子和东方琴欣?”邹为简不由得拧起了眉头。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于家父子这些年来造下的孽债不少,想要他们的命的人很多就是了。”尚玄礼的笑容有点阴险。
关于于家父子谋逆案的话题就此结束了,接下来邹为简招来了几个姿色上等的姑娘,两人没有再讨论任何比较有深度的话题,而是一边喝酒一边谈起了风月雅事,尚玄礼还卖弄文采,做了几首朗朗上口的诗词,这一天就如此结束了。
之后两个多月里,邹为简都没有再跳腾过,不管是清查禁军空额还是请削渠藩都没有再提过,只是上了一些例行的奏章,弹劾了一些微末小官的鸡毛蒜皮的罪过,把每个月的功课完成了。(中国历朝历代一般都对御史每个月的弹劾次数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若是连这个弹劾次数都达不到,就会判定那个御史为不合格,因而也被御史们戏称为“功课”。破军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