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十二月,金人寇边关,孙承宗以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为将,拒敌于宁远城外,此战由于孙承宗的谨慎和犹豫,错失挫敌良机。帝闻之,斥责孙承宗,提议在内阁外另设军机处,遭百官反对而无果。

崇祯二年元月初八,丁皇后诞下皇子,取名朱慈恒,举国同庆。

同年四月,张献忠在定边县聚集十八寨农民发动民变,自号“八大王”。李自成在米脂县响应,一时,陕西战事再起,二者一路裹挟流民,聚众三万。

帝大怒,卢象升身为陕西总督,没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此为其一,奏折经内阁层层上报,错失最佳剿灭民乱时机,此为其二,内阁首辅严佩韦不知兵事,未能重视,此为其三,帝令严佩韦致仕,再提设立军机处一事,无人敢反对。

第九十六章 崇祯大帝(下)

军机处的设立,最初只是作为内阁的一个分支机构存在,且由朝臣轮流兼任,并无定员,虽然其绕过内阁,直接由皇帝决议军国大事,引起了朝臣的警惕,但初时只涉及民变及边关兵事,且确实提高了效率,故没有引起朝臣们的足够重视。

但随着崇祯三年皇太极寇关之战结束后,朝臣们这才发现,皇帝已将锦衣卫并入军机处,作为军机处情报机构,使得军机处职权大增,不知不觉完成了君权的加强,内阁的作用,已被无限削弱。

得益于这两年孙承宗稳扎稳打,构建宁锦防线,再加上何邪的先知先觉和火器的大量推广,崇祯三年这场战斗,并没有被皇太极避开宁远、锦州突入关内,辽东诸将拒敌于关外,一场持续三个月的大战,使得野猪皮伤亡惨重,最终一无所获,退回沈阳。

皇太极深以为耻,誓报此仇。

而明军军纪涣散,战斗力差已是积重难返之事,这一战,明军同样损失惨重,伤亡人数甚至和野猪皮不相上下。

但这一战最终还是大明取得了胜利,且获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陕西弹压民变正如火如荼,连年饥荒,朝廷缺银缺粮,即使皇帝一再免除陕西、山东等灾区的赋税,并拨粮赈灾,且甘薯也解决了一小部分燃眉之急,但天灾人祸,依然无法避免。

在这样双线作战的情况下,辽东之战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是殊为不易,极为难得了。

其次,经此一战,野猪皮实力大损,短期内是无力再次发动战争了,孙承宗可以继续推动他的战略,稳扎稳打练兵修路,开辟京东屯田。

而值此全球性的小冰河灾变时期,野猪皮想要生存下去,唯一的路就是往朝鲜打,往蒙古打,去获取生存物资。

大明朝没时间修生养息,也没那个条件,但趁着这段宝贵的和平时期,可以平定内乱,彻底稳定国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