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河自北向南,流入渤海,河水两侧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逐渐形成了村落,位于河流东侧的村子便叫东河村。
东河村中,大家并非是一个宗族,大多数人都是逃难来到的这里,之后便一直生活在一起,经过这几十年下来,村中的关系也是盘根复杂。
原主赵白昔便是东河村中,赵家的孩子。
赵老爷子膝下有三子,长子赵福平,今年三十岁,膝下只有两个女儿,次子赵福康,膝下一儿一女,幼子赵福安,膝下两子。
一大家子,共计十四口人,加上有不少壮劳力,且家中也有七八亩地,按理来说生活就算不能富足,但总归也应该过得去,原主一个小姑娘吃的又不多,总不可能是这幅瘦弱的样子。
但事实,赵家穷,且在这东河村是鼎鼎有名的穷困人家,概因赵家从上到下所有男丁从七岁起便开始上私塾。
寒门子弟难出头,除了学识渊博的老师被大家族中把持,还因读书所需笔墨纸砚和书本都是昂贵的物件,就连上学,每年也需要一两银子的束脩。
赵家长子,赵福平上了五年学,但因资质愚钝,且考虑到家中还有幼弟,只得放弃读书,以供养两个弟弟。
赵福康七岁入学,便一直读了十年,期间也参加过数次院试,但均榜上无名,直到儿子出生,方彻底放弃。
而最小的赵福安算是顶顶机灵的,虽同样参加了数次没有考上,但却一直未能放弃,哪怕现如今长子都已六岁,却仍旧在院试的路上,准备考得一个秀才的名头,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见县太爷不跪。
而白昔所附的这具身体,便是赵家第三代的长女,赵白昔,赵福平的长女,今年十三岁。且她还有个妹妹,名叫赵来娣,今年八岁,就是刚刚那个跑出去的小姑娘。
来娣来娣,足以见得赵福平对儿子的渴望。
白昔看着自己纤细的书使人明理,使人聪慧,甚至于若不是因为赵福平兄弟几人读书,也不可能娶上媳妇,但总不能为了家中孩子读书,便全家人一起饿着吧。
此时耳边又想起了女人那时不时传出的低骂声,白昔皱了皱眉,赵来娣既然是这具身体的亲妹妹,且姐妹二人关系一向很好,她自是不能看着不管。
走出房门时,天地交汇的地方已出现了一道白线。正逢夏季,天本就亮的早,估摸着时间,白昔觉得眼下大概也就只有不到五点的样子。
白昔还未走进厨房,便见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妇人,一脸凶神恶煞的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