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页

乐安县。

县城中的一处学堂。

十多个岁,衣着华丽的小男孩正抱着一本书摇头晃脑的读者,台上,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时不时的点头,肯定他们都话语。

几分钟后。

小男孩们读完了这几句。

青年笑着,将手中的木板在桌子上拍了又拍:“好了,我看大家都会读了。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十分钟后,一个一个的到我面前背书。”

见孩童们没有反应,他又补充道:“背不下来的,打手心。”

话落。

十多个小男孩脸色一阵变换,接着迅速的背诵起来。

有的有条不紊,有的疯狂阅读,还有的看了几眼,直接放下课本,一脸不屑,还有的根本看也不看,直接露出了自己的手中。

青年见状,叹了口气。

“农民家的孩子不好教啊,一个个的都想着去种地,干活,觉得在这里是浪费时间。反倒是那两几个地主家的孩子,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日以继夜的苦读,这世道。”

这种情况和他记忆中的现实完全相反。

但却更加的现实。

穷人家的孩子整天为生存而考虑,一门心思的活下去,就连到这来读书也是陪读的。

第110章 他的杏花

而那些地主,商人,官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里灌输了知识,武力的重要性,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理想,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