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四大诸侯来,虽然无法确定他们是否有造反之心,但局面可以掌控住,是放还是扣留,皆由朝廷决定。
纣王乃是阳谋,对于四大诸侯来说,那可就难受了,不去朝歌,摆明是造反。去朝歌,生死不由自己了,这谣言,要解释清楚,何其困难。以纣王的德行,入了朝歌,还不知道是什么下场。
最担心的是东伯侯姜桓楚,因为他的确对纣王很不满,但他没有造反之心,所以,他第一个进朝歌了。西伯侯姬昌,第二个进朝歌了。紧接着,南伯侯和北伯侯也跟去了朝歌。
四大诸侯先后到达朝歌,一到朝歌,果然便被纣王控制起来了。待四人到齐之后,纣王召集满朝文武,让四人辩解。四人自然捡忠心的话来说,只道他们也不知道谣言何起,但的确是没有造反之心,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来。
纣王无法判断四人所说,究竟是真是假,毕竟人心隔肚皮。所以,在费仲的建议之下,先扣押四人,遣官员分别去四大诸侯境内调查,以证明四人清白。此举四大诸侯虽然不爽,但也知道大局,所以不曾反对,安心的住在了朝歌。
费仲又私底下给纣王进言,说是要双管齐下。这明里自然是要派官员去调查,暗地里,也不能够放松。纣王问其计,费仲说所谓酒后吐真言,让纣王多赏赐一些美酒给四大诸侯,以安其心,纣王欣然应从。
于是,费仲和尤浑两人,便带着大批美酒,依次看望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和北伯侯崇侯虎。四大诸侯见费仲和尤浑前来,传达纣王安慰之意,心情很是复杂。毕竟纣王若是真信任他们,就不会扣押他们了。即便知道,但四大诸侯还是得假装受宠若惊,万一得罪了费仲和尤浑,这两人跟纣王说什么坏话,那就可糟糕了。
费仲和尤浑两人先是找上了东伯侯姜桓楚,姜桓楚此人正直刚强,自恃身正不怕影子斜。本来姜桓楚是不屑于跟费仲尤浑同席的,只不过费仲和尤浑代表纣王,姜桓楚才作罢。费仲和尤浑于席间旁敲侧击,姜桓楚果然流露出不满之意。8)
第四百八十二章 姬昌逃命
费仲和尤浑暗中将东伯侯姜桓楚的话记在心里,面上却不动声色,饮酒毕,两人告辞姜桓楚。这费仲和尤浑乃是纣王的宠臣,平素酒量就很不错,此番为了套四大诸侯的话,更是事先吃了醒酒汤,是以跟东伯侯饮酒完,尚无感觉。两人更不停留,又带着美酒,去慰问西伯侯姬昌。
姬昌乃仁德君子,待人心实,那有虚意。一见费仲和尤浑二人殷勤,便自喜悦。这费仲和尤浑不愧是玩乐的好手,先是对西伯侯姬昌一顿猛夸,又是询问西岐各种风土人情,一杯又一杯给姬昌敬酒。姬昌酒量大,有百杯之饮,但也抵不过费仲和尤浑两个人设计。
酒过数巡,费仲和尤浑二人道:“取大杯来。”
二人满斟一杯,奉与姬昌。
姬昌接酒,欠身谢曰:“多承大王大德,感激不尽!”
一饮而尽。姬昌量大,不觉连饮数杯,已经略有醉意。
费仲问道:“请问贤侯,仲常闻贤侯能演先天数,其是否准确?”
这先天易数乃姬昌得意之作,姬昌答道:“阴阳之理,自有定数,岂得无准。但人能反此以作,善趋避之,亦能逃越。”
费仲问道:“那依贤侯之见,按当今大王如此作为,不知将来会怎样?”
此时姬昌已经是半醉了,警惕心不复,长叹道:“国家气数黯然,只此一传而绝,不能善其终。今天子所为如此,是速其败也。臣子安忍言之哉!”姬伯叹毕,不觉凄然。
费仲又问道:“其数应在何年?”
姬昌答道:“不过四到七年间,戊午岁中甲子而已。”
费、尤二人俱长吁短叹,又向姬昌敬酒。
少顷,二人又问曰:“不才二人,亦求贤侯一数,看我等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