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长叹一声:“即便如此,我也还是要回去。”
姬昌道:“明天一早,我便派人送贤兄回去。”
比干沉默半响,神色复杂道:“你。。。。。。”
姬昌摆摆手,道:“贤兄不必多言!你懂我,我亦懂你!”
姬昌说完,带着姬发便离开了。
比干望着姬昌的背影,心里又是一阵叹息。发展到这种情形,谁都不希望见到。正如姬昌所说,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懂。正因为互相懂,所以才没有办法。怪,就怪这个世道吧。忠臣活生生被逼反。
姬昌带着姬发,出了比干的房间,又去看望韩荣,韩升和韩变三人。
这一路上,姬发也不问姬昌为什么释放比干,正如姬昌所说,比干回去了,也落不得什么好下场,真不如留在汜水关,哪怕当俘虏,姬昌也不会虐待他,总比回去下大牢或者丧命好。
姬发了解姬昌的为人,连比干都放了,怕是也不会伤害韩荣一家。
果然,两人见得韩荣的时候,姬昌也是直言相劝,只说只要韩荣一家三口答应从此离开,不再为纣王卖命,便放三人离开。
韩荣一家三口都被抓,又丢了关隘,要不就是被姬昌斩杀,要不就是被纣王问罪斩杀。此番可以不死,韩荣自然是满口答应,表示以后就归隐,绝不再为纣王卖命,也不再跟西岐为难。
到得次日,姬昌先令人贴榜安民,秋毫无犯,表明自己只是不满纣王暴政,这才起兵,实属于无奈为之。姬昌名声一向很好,汜水关内百姓也没有什么反对,管他君王是谁,不影响他们就好了。
至于皇叔比干,不顾姬昌的劝说,坚持要回朝歌。姬昌只好派人送他出汜水关。姬昌知道比干的为人,比干一定在下一个关隘,提醒守关总兵,小心姬昌诈关。公归公,私归私,比干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但姬昌还是放比干离开了,可见姬昌的确仁义。
而韩荣,韩升,韩变三人,也被姬昌送出大批盘缠,离开了汜水关。韩荣丢了汜水关,自然不敢往东,无奈之下,只好前往西岐暂住。古代人还是讲承诺的,韩荣答应了姬昌,就绝不会出尔反尔。这三人的结局,如今也算是不错了。
姬昌攻占了汜水关,修养一日,便起兵攻打下一个关隘。
鉴于雷震子和姬发在此战之中的作用,一个有勇,一个有谋,使得两人威望大增,众将再也不将两人当姬昌的关系户对待了。这让两人很有成就感,毕竟是凭本事得来的尊重。
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方失火
话分两头,却说姜子牙离开汜水关,一路往西。这一路,倒是畅通无阻。姜子牙每过一个地方,便询问当地百姓,西岐军队是否有扰民行为,百姓皆称赞西伯侯仁义,从不曾扰民。等到姜子牙到达西岐的时候,但见人人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
姜子牙甚是满意,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姬昌这个西伯侯当得不错。鉴于西伯侯姬昌和次子姬发都在汜水关,此时西岐由姬昌长子伯邑考主政,上大夫散宜生辅助,姜子牙便登门拜访。
伯邑考和散宜生热情接待了姜子牙,一番交谈下来,散宜生认为姜子牙乃是贤达高人,论治国,论军略,姜子牙都远胜过他。伯邑考也是聪明人,当即就盛情邀请姜子牙帮他西岐做事,散宜生甚至说出来愿意将上大夫之位相让。姜子牙并没有立马答应,只说自己还要再看看。这是高才的通病,自己上门哪里比得上别人来邀请。
姜子牙离开伯邑考和散宜生之后,便在西岐郊外暂住了起来。这伯邑考和散宜生遇到了贤达之人,如何肯放过,天天去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爱装逼,天天搞个直钩子钓鱼,只说伯邑考和散宜生是小鱼。
这么一来,散宜生如何不明白,姜子牙这意思是西岐还不是由伯邑考做主,伯邑考资历还浅了点。散宜生当即就联合伯邑考,给姬昌去信一封,说是遇到了贤达高人,须得姬昌亲自去请。信中将姜子牙夸赞一番,说是此人文武全才,分外了得,让姬昌抽空回来一趟,免得错失。
这姬昌得了散宜生的信,正好也有求救之心,便暂时挂免战牌,自己回去请姜子牙。却原来姬昌在界牌关受阻了。
说起来这界牌关,原本并不难攻打,只是因为来了一个厉害头陀法戒。界牌关的总兵官叫徐盖,早有对纣王不满之意,姬昌伐纣,杀到界牌关,徐盖有心归降,结果被手下的大将彭遵、王豹阻拦,二人出战,结果被雷震子杀死。徐盖正欲归降,又来了彭遵的师父法戒,要为彭遵报仇,活捉了雷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