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传送双生 剩下板栗 1338 字 2022-11-27

“话是这么说。可万一呢?万一就有这样事情发生呢?反正是我肯定不会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了。”

“当然不光是如此。我和你讲一下那个备份记录你就明白了。严格说来,备份记录并不是保存在这座观测站中。观测站在大中华区还有一个类似总部数据库的地方。一月传回一次的所有记录都保存在那里。那里也是观测站处理行政事务的地方。比如有新的科研机构想要使用这边的观测数据,就会到那里进行申请。”

“可是,这和传送记录有什么关系?”白小满不解的问到。

第七十九章 打卡

就听毕克马继续说到:

“当然有关系了。问题就出在这一个月才发送一次数据上。数据库中的传送记录肯定也是根据这边发过去的记录进行备份的。那人只需要在这边的传送记录发送到数据库之前,偷偷修改一下记录就可以了。

按理说,他都不用等到下一个月,就算在同一份原始记录上有两次他的传送,他也是可以直接抹去一次的。当然他这样做估计是怕在同一份记录上,容易被其他去修改记录的人发现,所以才等到下一个月才进行第二次传送。”

“等等。这传送记录还能修改?这也太扯了吧。不是应该有什么密码之类的吗?还有,其他修改记录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情况。感觉你这解释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没你想的那么复杂。也许是因为这里十分隐蔽,除了传送,没有别的方式可以到达。而知道这个地点的,并且能使用这里传送仪的都是各个研究所的内部人员。所以大家对传送仪的使用记录并不是十分在意。

另一方面是,如果真的有外人想要到这里来,首先需要搞到某个研究所的身份。之后侵入观测站数据库添加自己的生物信息。然后再返回研究所,找到专用的传送设备。做完这一些才算是有了偷偷来到这里的基本条件。

而这些需要潜入的各个机构都设在城市之中。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他们的安保措施有多么严格。所以想到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几乎可以说是的不可能的。而且,这里说的好听一点是有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可对于不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来说,这里其实什么也没有。

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凶手就隐藏在研究员中的一个原因。

嗯,继续说传送记录的事。

和你看到的基础设施一样,这里的技术保密措施同样也会比其他地方的薄弱一些。不过也是因为可以到达这里的人其实在城市中已经完成了过滤。所以一直以来较落后的保密措施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

最后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的传送记录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保密手段。只要是个研究员,录入指纹就可以查看修改。”

“为什么,这不是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