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在的这一整个泛海峡大区共用一个法医中心。大约包括不同等级的大小20几个行政区块,所有的尸检工作都由这一个法医中心来完成。他们每天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么高的工作强度之下,每具尸体的检验与鉴定都会由多人配合完成。
据我所知,在泛海峡大区法医中心负责主刀的法医,少说就有上百人。除此以外,直接参与尸体检验的,还有辅助医师、化验师等等。
而每具需要被他们检验的尸体,则是由系统完成分配。
系统会统筹考虑每位医师手头案子的进展情况、难易程度、以及他们参与两个不同案件之间硬性规定的最短休息时间。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系统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后续工作分配。
在这种随机分配的机制下,想要把自己杀的人精准的安排给自己解刨,这应该很难。更何况是相隔不过一天到达中心的两具尸体。
除此之外,就算那位天才的法医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那两具尸体都安排给自己解剖。他还需要防止一同参与检验的其他工作人员看出问题。
在所有参与人员专业素养极高的情况下,要完成这样的遮掩,似乎也有着不小的难度。”
听到尸检工作是由电脑随机分配,简仁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随即问到:
“既然尸检的工作是由电脑来完成分配,那么身份比对的工作是不是也会遵循这样的随机分配原理?”
胡安想了想,点头表示了肯定。简仁立刻补充到:
“先不考虑尸检的问题,单就身份比对这一项来说。或许一直找不到可以匹配的对象,是因为负责身份比对的人出了问题。”
“怎么说?”胡安挑眉问到。
他发现,或许是因为简仁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时没有太过上心。反而让她在分析相关问题时,不会向他们这些清楚规则的人那般,受到各种思维定式的束缚。
对简仁接下来要说的话,不由多了几分兴趣。
接着,他就听简仁认真分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