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收集当地废旧的塑料制品作为原材料,利用打印机直接打印出临时建筑所需的墙体模块。所有的模块采用类似积木镶嵌的原理,不需要专业的建筑施工技巧。只需要把两块模板相互对准,紧扣在一起,就可以完成搭建。
整个建筑只有四种不同的模块种类,墙体、门窗、地板、屋顶。而不同模块之间的连接也非常简单。只要打印出了所需的基础模块,志愿者与当地居民一起,只需要一到两天时间,就可以搭建出一个临时的小型营地。
这种像大型积木玩具一样的临时建筑,被志愿者们亲切的称之为塑料屋。这样的塑料屋,不仅大大改善了援助小队们的日常居住环境。在志愿者们离开以后,往往还被当地居民用来作为村落里的公共活动场所,或是分配给无家可归的穷苦居民。
后来,在复制仪与传送仪普及之后,志愿者团队的住宿条件得到了更好的改善。甚至在传送车出现之后,即便是在没有传送仪的最偏远区域,志愿者们也可以白天在目的地工作,夜间则是通过传送车回到由几个就近地区共同建设的公共营地。
曾经风靡一时的塑料屋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联盟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到的一个地方,这样的塑料屋早已成为了某一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任何一个a或b这类高等级区域里,总是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显露出独属于它们的一角。
而这样一个个以塑料屋作为主角的城市区域,所代表的正是那每一座城市中最贫穷、最脏污、最混乱的所在。
也正是在这样一间间简陋的塑料屋檐下,年轻的施焦顾听到了许多不一样的故事。
大约是从一年前开始,由塑料屋堆积起来的城市区域里,开始多出了许多人。他们指挥着工人,操作着一辆辆冰冷的机械车,蛮横的推倒着一间又一间本就污浊破败的小屋。也是从那时开始,本就充满血与泪的城市阴影区,开始上演更多苦涩的人间悲剧。
没有补偿的驱赶;做了二十年的清洁工突然被解雇;在这里出生的小孩,要么平日里见不到父母,要么从来就没有念过书;工伤瘫痪的丈夫还未得到赔付,公司却只想拖到这轮无理驱逐的结束…
暴力驱逐催生了更多的苦与恨,但更多的故事在暴力驱逐以前就已经长久的存在,而有的故事则是因此次的驱逐更显悲苦。
在这一片又一片连绵的塑料小屋中,除了破败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一个个破碎的生活。
面对那一张张愁苦的面容,施焦顾看到的是无数个梦想即将破灭的绝望家庭。
大部分生活在这里的人,忍受着最恶劣的条件,承担着这座光鲜城市最辛苦肮脏的工作。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一切,他们所期盼的,只不过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他们自己的儿女也能像这座城市的其他人一样,获得一张印有a字的身份证明。
他们大多数人都有着同样一个天真的想法。他们天真的想要用自己一生的辛苦付出,来为子女们换取可期的美好未来。但当暴力驱逐者们来到塑料屋,当庞大的机械臂轻松推倒他们赖以生存的小破屋子。
直到这时,他们才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天真。第一次意识到现实有一天竟是会如此的残酷。他们付出一生的努力,在其他人眼里竟是一文不值。想要换取a级身份,更是远远不够。
现在,他们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努力建设的这座美好城市,从来都没有想过帮助或吸纳他们。甚至,为了让这座城市更加完美,他们从城市的建设者,瞬间变成了赖在高级地区不肯离开,痴心妄想的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