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对于这个选项也有过疑虑,不过市场占有率这种东西,要去做才会有,永远不去尝试,则永远没有机会。
其实让林浩下定决心开源的原因是有前车之鉴做借鉴。
在c及服务器端的主流架构都采用的是te与ad用的x86架构及华为、苹果、飞腾等用的ar架构。
尤其是苹果,在去年的ac上就使用了ar架构的芯片。
除了这两大垄断性架构以外,近几年还有一个架构被受关注,那就是诞生于鹰酱berkeey大学,后来搬去瑞士的riscv架构,同样是开源指令集。
不过跟“混沌”架构的区别就是它一样要进行专利授权,才能够使用。
其实国内也有自主开发的使用is指令集的商业龙芯cu,还有在超算太湖之光中使用的专业申威芯片。
这些可以说一直是国内官方使用的芯片,不过它们都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够开放,国内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在其基础上进行开发。
使用把市场拱手相让给x86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林浩坚持开源“混沌”芯片架构的原因。
让更多的公司加入到“混沌”芯片架构的开发中来,才是市场化、商业化的表现。
随着开发者大会的进程早已过半,劳逸轩马上介绍起了“混沌”芯片架构的性能。
“混沌”64芯片架构作为复杂指令集架构,更适合在服务器芯片上使用。
经过在芯片上测试,使用“混沌”架构的芯片在低功耗模式下耗能比x86要低很多。
i7处理器平均发热率为45瓦,使用“混沌”架构的芯片发热率最大瞬间峰值大约是11瓦,仅有四分之一。
但性能方面并没有什么差距,反而更胜一筹,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在超频状态下功耗比x86高了52左右,这些都有待于后续的优化。
“混沌”芯片架构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