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俊他们在空间站中的一项工作就是照顾这些实验种植的蔬菜和水稻,更开始实验种植水稻和小麦。
可以说,现在星空科技对太空植物的研究是踩在巨人肩膀上开始的,为的就是将来的外星基地做准备。
毕竟靠着从地球往外太空送补给,成本实在是高,尤其是火星,去一趟就得用半年,而且还是每26个月才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能够实现太空农业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太空移民、太空基地建设来说,是再好不过的。
要知道,植物种子是在在太空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特殊条件作用下,诱发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诱导植株育种所产生的。
而且在地面种植之后,体型和营养都远高于以前的种子种出来的蔬菜。
像太空玉米就可以长出5种颜色,味道也比普通玉米好,体型更不一般的玉米大了两三倍,产量能够得到极速的提升。
至于小麦和水稻就更不用说了,在市场上已经有相关类型的商品进行售卖。
至于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么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有耕地1951亿亩,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人均耕地只有158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一半。
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压力是巨大的。
所以只能通过提升粮食质量、产量、以及营养的方式来满足国内对于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其中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已经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哪怕海平面上升导致是沿海地区全部淹掉,在西北大量盐碱地上种植的水稻也能养活所有人。
其实杂交的本质就是将自然界中已经积累的有利突变收集起来,想办法通过有性生殖整合到后代体内。
也算是一种传统模式的转基因,只是在太空接受辐射的植物,其基因突变概率提高了1万倍,所以可以得到很多出现了不同突变的种子。
不过林浩记得早在十几年前受转基因大豆的影响,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蔬菜和大米。
也是因为太空蔬菜和水稻由于成本太高,销售价格也比一般的商品高了好几倍,所以销量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