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多,林浩也正准备休息,由于没有直播,林浩也就没去看。
反正依他对国家航天科技集团相关型号火箭的了解,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真正的难点在4天之后的登月舱着陆,以及更远的登月舱和载人飞船月球轨道对接工作。
好在这些技术从嫦娥五号到六号都已经实际验证过,出问题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不过林浩明白等这次测试任务圆满成功之后,国家航天科技集团马上要迎来的就是真正的载人登月任务。
而想要做到长时间月球表面值守,建立月球科研基地,是非常难的,这也是为什么nasa卡在阿尔忒弥斯第四期的原因。
人类长时间生存最依赖的两样东西就是水和氧气,尤其是氧气,一分一秒都不能短缺,如果缺氧时间超过5分钟之后,就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直质脑死亡。
位于近地面的空间站还好,物资出现短缺之后,还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充,但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哪怕最恰当的发射窗口,从地球前往月球都需要3天左右。
因此如果建立月球科研基地,航天员的保障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氧气和水、食物的保障。
当然还有月球一天的时间为28天,因此必须保障在月球夜晚平均180摄氏度的环境下航天员的生活问题。
连续14天见不到太阳光,使用太阳能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必须考虑小型核电站设施,既能提供热量,又能提供电能。
因此建设月球科研站绝对不是一家公司所能做到的事情,上下结构需要提供技术以及硬件支持的公司不下几百家。
而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月球搞清楚氦3元素储存情况,尽可能的开发氦3资源,并将它们送回地球。
想到这里,林浩将床头灯关上之后,准备休息,至于一旁的陆离早已经陷入梦乡,就是这么大人了,还爱踢被子。
由于地球和火星刚刚结束相冲期,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步拉大。
在火星乌托邦冲击盆地内的平原上,一台探测设备正在认知的工作者。
没错,这台设备就是天问二号的着陆器,返回舱携带火星土壤样本返回地球之后,它就被留了下来继续执行任务。
和往常一样,登陆器所携带的无人机探测设备在充满电之后,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向着一个方向飞去,一路上还会拍下大量的视频和图片,通过登陆器上的信号传输设备上传到正在火星轨道飞行的深空一号,透过它,将相关数据传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