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褚英:“这?是什么神仙法子,简直完美。”

刘兴祚:“的确是好法子。”

叶萧萧:“当时李冰在砾石上开凿,没有铁具,没有火药,全?凭他们的意志和努力修筑成?,现?在我?们的生产方?式已经超过他们太多,只要选好位置,做好方?案,相信建州也能拥有一座自己的大坝。”

褚英:“这?么看来,这?东西不就是完全?为我?们打造的吗?苏泰,你等着,我?去和阿玛他们商量商量。”

叶萧萧赶紧拉住他:“大阿哥,我?只是提议,而且这?个提议并不成?熟,现?在这?个时候,贝勒爷一定不想听这?些没有把握的事,我?觉得我?们还是再商量商量,等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再告诉他也不迟。”

褚英:“你这?个还不够完美吗?”

叶萧萧:“修改河道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打破以往的旧水系,这?个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利益,不见?得所有人会为了这?个让步,所以还是希望大阿哥三思而行,不要轻举妄动。”

她的顾虑不无道理。

叶萧萧看向?刘兴祚:“先生,您应该有例子,就请您把知?道的事情说给大阿哥听吧。”

为了便?于让褚英尽快理解,刘兴祚开口?说:“大阿哥、福晋,其实明时期在许多地区就已经有产生很发达的水利灌溉事业了,像太原盆地,它的十三个县都有水渠修筑,再比如榆次地区,渠道就有38条,灌溉的田地达到了1200h?。被河流涉及到的地方?,普遍都已经有了引水灌溉的建设。这?个数据可能不太准确,因为我?也是辗转几个人才听来的,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虽然刘兴祚说做不得数,但这?个数据还是让褚英吃了一惊,他向?往那个地方?,但同时他的心里也升起了一股信念,那就是他也要把自己的家乡建立的一样好。

刘兴祚:“以前?他们这?个地方?经常有山洪,会把原有的水系网破坏掉,人们不得已就只好重新建新的水利系统。为了能让农业灌溉顺利进行,他们想出了修筑堤坝的方?式。”

褚英:“这?不跟刚才苏泰说的一样?看来这?个办法果然好。”

刘兴祚:“是的,的确是好法子,只不过因为人为的关?系,很多地方?的修筑材料完全?没法达标,致使?堤坝在洪水来临时变得不堪一击,失去了它的作用。”

刘兴祚:“不仅如此,还有堤坝的防护工作也是个问题,还有水资源如何分配,也是需要管理者考虑进去的。”

叶萧萧:“大阿哥,做任何事都要沉着冷静,思前?想后。”

这?不是一拍脑门就可以解决的事,而是关?乎建州几万人今后发展的事。

褚英想了想,觉得叶萧萧说得很有道理。

最近不知?道怎么的,可能是身?边的叶萧萧太厉害,让他可以完全?信任她,所以刚才当她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想都不想救觉得可行。

褚英对一旁的刘兴祚调侃说:“我?啊,还不如一个女人淡定。”

刘兴祚:“福晋聪慧过人,大阿哥心系建州,你们都是我?们的救星。”

到底是会说话,难怪之后那么受人重用。

然后褚英摸了摸自己的头:“好吧,看来我?得好好盘算盘算,明天找几个人又将周围的几个地方?都去转转,看看哪里适合你说的那个扇把。”

刘兴祚自告奋勇:“大阿哥就让我?跟您一起去吧。”

褚英:“那敢情好,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你在旁边做参考,我?也能放心些。”

第34章

牛录, 是女?真一种传统的生?产阻止,满语“niru”,也音译为“你鲁”, 本意是“大箭”, 射猎时用,是他们女?真人狩猎时最重要的工具。后?来牛录又多了一个意思, 那就是大箭持有者组成?的十人围猎小组。到努尔哈赤时期, 牛录就变成?了以牛录为作战单位, 劳作时抽丁服劳役等, 努尔哈赤让原本松散的,带有自愿性质的牛录发展成?了建州兵农合一的基层政权组织。在这个基础上, 他先是建立两旗,后?三旗,1601年左右, 努尔哈赤制定了牛录制度。1607年, 随着人数的增加, 努尔哈赤初定固山制, 直到1615年, 八旗成?立,努尔哈赤这才完成?了大金从牛录制到固山制的过渡。

固山制在八旗时期是这样的,一牛录有三百人,设有牛录额真一人;一甲喇有五牛录, 设甲喇一人;一固山有五甲喇, 设固山额真一人。然?后?这里的固山就成?为了一旗。

叶萧萧发现这个制度竟在她所在的1602年就已经是这样的结构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