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排好队!这边拿条子,到东哥那边领粮食,林知青和北子那边领钱!”村干部们吆喝着,引导村民们排队。

村委会的门口摆了一溜桌子,最左边是村里的会计和老村长,中间是林青舒和杜北,最右边是守着一堆麻袋的杜东和陈二鹏等壮年人。

“杜有望,27块5毛”

“陈占,33块2毛”

拿了自己家的条子,赶紧去杜东那边领粮食,他们这儿分粮食一年就分这么一回,按照人头八成劳动二成的比例来分。

家里劳动力多的,工分多,分的粮食也多,有的家里头人多,但是劳动力少,分的粮食还不够吃饱呢。

不过今年大家都觉得有盼头,村子里有厂子啊,挣了不少钱呢,村里一整年的工分总共才能分三四十块钱,厂子这一个月挣得钱都比这个多。

“杜有望,食品厂分利5块钱,杜海,分利5块钱、工资8块你们家一共是28块钱。”林青舒给眼前的一家四口清点好钱,那边杜北一个人一个人的发着。

杜海一个小孩,居然还能有八块钱的工资,可把一家子高兴坏了。

一边发钱,杜北还一边给杜海分了一盒酸枣糕和五根酸枣糖,算是员工福利,更让杜海高兴极了,恨不得这年马上过去,他好赶紧回厂子里打工。

和杜海一样的人家还有好多户,最多的一家光是食品厂分的钱就有49块钱,还有三盒酸枣糕和十五根糖,过年走亲戚都不用带别的了。

于是,这个年一过去,十里八乡的,都知道杜尹村食品厂能挣钱,卖的酸枣糕和棍棍糖可好吃了,都能进唐城百货大楼里头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