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殷绪一路快马前往城北大营,中间路程颇远,他将近午时才到。

朝廷的调令已下,大营正在整理人马。殷绪朝门口的守卫说明身份,守卫将他,带到了殷烈面前。

殷烈今日会在,全是为了殷绪。纵使他们父子间积怨已深,可到底是私事,在公事上,他们一个姓氏,血脉相连,注定得彼此照应。

既然还得指望殷绪支撑起将军府的门楣,光宗耀祖,殷烈少不得在军中照料殷绪。奈何殷绪这个逆子只围着薛怀文转,眼中全无他这个父亲,殷烈心中生恨,却又不得不来到营中,等待殷绪过来,好给他铺个路。

他不知殷绪哪天会来,只能这样守株待兔,心中一股窝囊气,看着殷绪的眼神便泛冷。殷绪也一股冷漠。

此时两人身边围着一群校尉将军,因为熟悉殷烈,便知道他们父子不合。家大业大的门户,哪家没个令人头疼的儿子呢,少年人叛逆,不知父辈苦心,以后成熟了就好了。众人心中理解,纷纷唤着“大将军”“小将军”,哄两人落座。

殷烈被部下们给了台阶,面色好转,抬手指着众人,一一给殷绪介绍。

此次殷绪领兵四万,只是城北大营的一部分。朝廷往地方派兵平叛,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行军成本、京师安全、是否扰民等等,并不是越多越好。

四万兵马,加上当地驻军,对付叛军已绰绰有余。

殷绪只着重记了这次要随自己出征的几个将领名字。宣威将军沈如海比他还高一品,年过四十,短小精悍,看他的目光十分和蔼;宁远将军丁肃沉默威严;昭武校尉石聪三十左右,面容粗犷……

殷绪一一和他们见礼,想到要维持面上的和平,获取对抗陈昱的力量,终究冷淡地朝殷烈说了一句,“多谢父亲。”

以为殷绪服软,殷烈面色总算彻底好了。众人于是又把殷绪一阵夸,让这处的气氛融洽喧腾起来。

在营中吃过一顿简便的午膳,几个将领闹着要领教新任小将军的威风,殷绪也有切磋的意思,便拿了一把长枪,和众人对练起来。

结果最后上到云麾将军,下到陪戎校尉,哪怕轮番上阵,耗了不少殷绪的体力,都没有一个是殷绪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