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见两位老师争论完了,小生才说道:“其实,学生觉得老师们都对,不过昊王朝会如此,除了因为君王无礼之外,更是因为昊王朝不如诸侯国强大。”

“为何不够强,则是因为君王不注重民生,使得子民流失,民为根本,民少了,种地的、走商的、工匠们也都少了,国也就弱了。”

孙白听到这话很满意,大赞:“正是如此。”

“那你觉得‘礼’就无用了吗?”艾丹子沉声问道。

“礼自然是有用的,不然昊王朝也不会统治近六百余年了。”

“行了,为师接着讲,你好好听,然后写篇文章给我。”艾丹子面上淡定,心里却极为满意,虽然这个弟子走的偏,但重民这一项却是极好的。

“你还在这里作甚?”这话是对着在一旁的孙白讲的。

“这儿是我的院子,我在这里有什么不对吗?”

瞟了一眼,艾丹子继续讲三年前的诸侯围昊之事。

-

几堂课听完后,小生收拾东西,告别两位老师,离开了他们的别院。

两位老师都是颇有名气的大家,虽然他们的想法并不得上位者认可,但学识却颇受众人推崇。

当初两人和吴国质子接触的时候,就引起了陈国官员的注意,也提醒陈王注意这位公子。不过在陈王知道两人的那套思想后,便弃之如敝履了。

之后他们发现两位大家并未入住吴国质子院,而是别居他处,看来并没有收吴国公子澈为弟子,至于吴国公子澈去寻他们,这倒无妨。

“喲,这不是吴国质子澈嘛,又去两位大家的别院了?”十岁的公子期看着眼前这人,觉得颇为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