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崔尚书,你这是见钱眼开,此事逼迫犬戎太过,日后怕是要征战不休啊!”

不等崔尚书说话,兵部尚书就不干,说道:“这地是我们大兴将士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照你的说法,难不成还想让我们拱手让人不成?”

“没错,就算后面索要赔偿不成,但地我们还是得要的。”成宰辅说道。

“而且奏章上的方法的确不错,我们能种地,这草自然也能种,到时候耕牛多了,大兴百姓开垦的田地也会多。”

“也不知道这办法是谁想的,军中竟然还有这等能人,若是为官一方,倒也可行。”成宰辅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倒是乾平帝,看着这个熟悉的文字,又想到督军给自己传来的消息,心中极为欣慰。

“他是个有本事的,在战场上立了不少功劳,以后会成为大兴的虎将。”

“陛下认识?”成宰辅问道,他没意识到字的不对。

定北侯很少递奏章,大多都是给陛下的请安奏章,没看的必要。

“认识,他小时候,朕还抱过呢。”察觉自己说多了,乾平帝将错开话题,“嗯,先按上面的办法来,把地占了。对了,大兴的粮食还有多少?能让大军在草原待多久?”

说到粮食问题,崔尚书来精神了,说道:“祁阳、安远、赤泽等府的粮仓还能再运送一批粮食过去。近几年风调雨顺,如果吃新粮的话,去掉路上的损耗,还能支撑四月,若是陈粮,八月有余。”

“那就先把地占了,剩下的,就看犬戎如何做了。”乾平帝说道。

因为这件事,民间说法不一,但大题觉得没错,反而是文人们,褒贬不一,觉得没有大国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