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大家对自己的赞美,西柠的心情,很是不错:

“看来刘芳如这个名字,以后会出现在历史书上面了。”

一天,西柠带着新的农具,来到农资店,进行售卖。

这一次的农具,一眼可以看穿,制作的材料不一样,是用铁制作的,普通人家弄不了。

西柠打造出来的钉耙,是跟铁匠铺合作,每一个钉耙有二十根钉,钉长十六厘米。

跟随西柠前来农资店的刘华蓉,看着被马车拉来农资店新农具【钉耙】,询问西柠:

“姐姐,【钉耙】是用来做什么的?”

听到刘华蓉的疑惑,西柠给出解释:

“钉耙是给翻开后的土地,进行搅碎的。”

“农户把曲辕犁套在水牛的身上,开垦土地,翻开后的土地,不能马上耕种,还需要进行松土。”

“农户用锄头给翻开后的土地进行松土,效率太低,农户又辛苦。”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步骤,把钉耙的绳套固定在水牛的脖子上,跟曲辕犁一样,对土地进行二次开垦。”

一般来说,钉耙在水田里面走几次,就可以把泥土全部松开,方便接下来的种植工作。

被钉耙松土过后的土地,更有利于作物的成长。

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西柠这一次的定价,便宜了很多,一副钉耙只要三两。

钉耙的制作,对于铁匠来说并不算难。

时间长了,市场上的钉耙会越来越多,开铁匠铺的人,更不用多说了,看一眼就能锻造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