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此处,叔孙通很不体面的低呼了一声。
说实话,“兵仙”这样的称呼委实有些尴尬的土气,但宫殿中人人静默,没有一个发声表示异议。
毕竟,如果真有人能横扫巅峰时的那个“项羽”,他就是自称兵祖宗,想来也无人敢于议论。
只是,在骇然震动之余,众人心中却不觉转起了同一个念头:
……这战力贬值,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
当然,我这里不打算吹韩信打的胜仗。甚至说句实话,相较于项王在巨鹿奇迹般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韩信定三秦、平魏、破赵、灭代的诸多征战固然精彩至极,却也未必就超乎其上,可以蔑视项王什么。真正令他为古今称许,后世名将俯首拜为第一的,反而是一个相当不起眼的小技能——所谓韩信可以“驱市人而战之”、“多多而益善”。
这个技能在后世倒不算稀奇。不少将领都有临时武装平民,紧急训练后组织冲锋的战例,最多不过称许一句带兵能力超凡脱俗而已。但兵仙之所以为兵仙,靠的只是带兵能力么?
或者说,我们不妨回到楚汉相争的那几年,纵观天下诸侯,有几人可以“驱市人而战之”?
答案很简单,一个也没有。
不要忘了,秦亡距战国还不过区区十五年,并立的诸侯们依旧在以六国的惯性思考着问题。他们追念灭亡的先国,追念夷灭无地的军队,于是以旧国的逻辑重建了一切——赵军属于赵人,燕军属于燕人,就连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他赖之震慑诸侯的精兵强将,也是“江东子弟”,楚人出身。
这是诸国几百年的逻辑了,很正常,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