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皇都 风为马 2100 字 2023-10-29

“我从来最不愿做的就是对上天许愿,神不会理会世人乞怜。”

商闻柳欲言又止,正准备安w,他却继续说:

“但是你要问我有什么愿景,就是刚才,我却忽然想到了。”

商闻柳以为他回心转意,递了笔给他,柔声说:“兄台写上吧。”

那只手忽然握过来,不是拿笔的,蛮横地和他掌心相对,不容置疑地捏着。笔杆子“啪嗒”掉在地上,原本要写字的纸笺飘飘坠落,宝相庄严的地藏王面具转过来,灼灼眼眸倒映河面万重灯火,一点桂花酒的淡香逼近了。

商闻柳感到热气窜上了耳后,他整个人忽然开始火烧火燎,那人的手握得太紧,旁的都只剩一片朦胧的影子,耳边只听见有人在说:“不必写,是说与你听的。”

那声音停顿须臾,终于郑而重之地说:“若能别后......万宵胜此宵,我心足矣。”

“你……”他的指节有一瞬间颤抖,像是回握了那只手,炽热的温度快要把他烤灼融化。喉咙里再发不出别的声音,他怔怔地望着那张面具,最后一点余音,也散落在水洗的无边月色中,渐渐消弭无声了。

第60章 辞青

浊浪迅猛地拍击河岸,几个民夫整齐喊着号子,身体卷着腕粗的麻绳,头端连接在一轮圆轴上,嘎吱嘎吱拖拽着巨大的圆木。

许仲槐站在河堤监台上,手里一卷图纸,河道监管在他边上站着,抹一把溅到脸上的河水,伸头看图纸上复杂的机括图形。

“大人,照工期来估算,大概还有三四天就能修成了。”监管咂咂嘴,面露喜色。

许仲槐凝望长堤,悠悠一叹,说:“这次河堤不知要花多少银子。”

修堤的银两一直都是河道衙门经手,知府刘汀在总管,河监没听出味儿来,脱ko而出夸赞:“大人如此为皇上着想,实在是社稷之福。”

两人正说着,河监猛地瞥见一小队士兵正朝这过来。

奇怪了,此前也没有文书说南关守备要调兵过来。

领头的身形挺拔,面目冷峻,河监看他的腰牌,是个把总,许仲槐好像和这把总很熟,上去拱手道:“刘把总,别来无恙。”

“许郎中。”刘把总身后有十来个兵,承他们统领冉槊的训练,一个个好像木胎泥塑,丝毫表情也无。

河监扫一眼那些兵,无端打个颤。南关驻扎的守备军的向来跟他们河道衙门不对付,平时也没什么来往,各自都看不顺眼,但也不能打架,平日有什么必须交接的时候,都把对方当成萝卜青菜。

刘把总果然把河监当空气,径直向许仲槐交谈。

“许郎中这些日子辛苦,我们统领问您好。”

许仲槐微微颔首,踱步近前,把那图纸稍稍展平:“我便开门见山,刘把总,河堤的情况你应该也知晓了,汛期的闸ko开闭是不用劳烦你们花心思的,河道衙门的大人们有分寸。”

他说着,向河监笑了笑,河监有点尴尬,挠挠头。

许仲槐回头,继续说:“今年我来,发现南关山上的林木又少了许多,照以往的估计,每到雨水季,山洪先冲下,汇入河水,就会导致洪峰直下,良田屋舍皆毁。因此不仅山中,河道两侧也要栽植树木,柳树最佳。”

三十年前,南关诸峰还是杂木交荫,可是后来朝廷大兴土木,伐走不少木材,附近山民也跟着砍,三十年后,数山光秃如八十老翁。若逢暴雨,极易引发山洪。

刘把总叹气:“如今都是山民伐树,不好管。”

许仲槐:“若生民有计,岂会不从教化。我去和知府商量,请他出谋划策。”

河监在此时顺势插上一句奉承:“许大人不仅治河有方,还心怀民生,是大圣人啊。”

听了这话,刘把总嗤笑一声。

许仲槐心里怀着事,忧思浮上眉宇:“治河无外‘疏’、‘浚’、‘塞’三法,先辈传下的经验,我只是在上面稍加变通,民生更是我朝臣子最首要的谋求,算不得圣人哪。”

又交代一些事宜,此时岸边已经有民夫在整理剩余的木料,许仲槐背手走了一遭,说:“还剩下些木头,不知要送去何处。”

把总说:“剩下的木材堆在卫所,麻河沿岸的村镇经常淹水,屯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