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闻柳做了个简单的算术,按照旧档中的记录,再参照当时普遍的船只吃水线,一箱货应该有八九十斤的重量。箱底粗糙不好拖动,搬运时也是采用木轮滑动的方式,即便是两个壮汉打架,也很难把这么重的木箱损毁甚至沉入水中。
可是这箱子就是这么轻易的沉了。
那船主是京城的户籍,商闻柳不敢大张旗鼓地去查京城的黄册,私底下问了好些人,打探到当年几户知情人的住处,问到了船主的身份。
“是个大官家里的人,姓郑吧,架子大嘞,那一年,把我男人腿给打断一条!”老大娘脸颊晒得黝黑,恨声地掰着苞谷,她看商闻柳有些文气,觉得不是寻常的读书人,仰着头问:“咋了,这是犯了事了?”
这当然不能说,商闻柳推说是寻亲,老大娘脸一横,打听的报酬都没要,连推带搡把人赶出去。
月初时已经有人家挂了艾叶,一片蒸弥的湿气混着雄黄的气味扑面而来,商闻柳擦着汗,蹲在临宛河边扶正了冠帽,想起老大娘说的话,心中微沉。
姓郑的大官,京城里有几个姓郑的大官?这样一来,当初证词中所说徐、郑二人同登高台之事便有待商榷了。况且那一片荒废多年,建筑摇摇欲坠,甚少有人会选在那里登高,就算徐英川不知轻重,当时已至而立的郑士谋会不知轻重吗?
徐英川的证词之中,有几处确实看得出他是到过高台上的,他刻意隐瞒了自己的目的,甚至借着“观钟”的谎言传达出一种引人深究的讯息,但是郑士谋为何会附和这套观钟的说辞?
唯一的答案就是郑士谋在那一天根本没有和徐英川同行,他不知道那里看不见寺院。因为某种原因郑士谋不得不说服徐英川隐瞒那一天的所见所闻,让他说谎。
偏偏就是这么巧,当年那桩案子有这么明显的疑点,本不该草草结案,却被淹在众多旧案中长达近三十年。徐英川自己恐怕都没想到这个案子会以此作为结局,看不见的寺院是他留在人世的最后一点讯息,他等着人发现,可是他最后死在了薄云关,无法等到这一天。
商闻柳从思绪中抽身,抬头看着无尽的河流。
漕运,又是漕运,前有徐英川莫名的谎言,后有这欲盖弥彰的记录,商闻柳似乎在冥冥中摸索到了一根线,虚无缥缈地游,想要捉住,一会儿又断掉。
想要查清那一日沉于河底的货物是否为卷宗中所提的香料已经不可能了,商闻柳估摸着这批货物里应该藏了走私的东西,如果是这样,那一切都能说清了。
他站起来,迎着阳光往回走,雇来的车在拐角处停着。跟着一起办案的人都被打发去查办洛汲,没有多余的人手,这倒落了个清闲。商闻柳坐稳,不多时,便到了六部衙门。
这时候外面看不到几个人,石地砖空荡荡地散着热,他抬袖遮着阳光,才过了两道墙,正要转弯,听见前面有整齐的脚步声。
不像是文官的步调,有股杀伐之气。
心里这么想着,前面光影变幻,黑黑的影先转过来,然后才是那人的面容,浮着暑热的空气里荡着波澜,飞鱼服随着动作晃动,讲不出ko的威武。不经意碰撞的一眼,商闻柳竟然踉跄了一步。
十来个锦衣卫迎面过来,温看不出笑容,也许是在下属面前才有这样的冷峻,他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像是没注意到商闻柳的失态。
夹道不过四五人并排同行的宽度,商闻柳想飞奔过去,可是这全然不合规矩,他踩着不动声色的步子,克制着眼神,有种奇异的气氛在夹道中间流动。虽然都在朝中,可是这一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是聚少离多,谁能说不惦念呢。
一两丈的距离,商闻柳停下来,平淡寒暄的ko气:“温指挥外出办事。”
温稍稍颔首,那是他们两个人之间才看得明白的一种情绪:“去户部,”他顿了顿,又简短地补一句,“天热。”
夹道中间晒着辣辣的阳光,商闻柳无声地向他眨着眼波,只是转瞬即逝的一个柔光,不知道温看到了没有。短暂的偶遇,马上就要分开,他们都有重要的事等着办,可那双宽不合脚的靴子在这时偏偏搅局,也许是踩着什么小石子,也许是路面不平,就快擦身而过时商闻柳没留神,脚下一歪,官袍鼓着风,被温接个正着。
“投怀送抱?”背对着那十来个锦衣卫,温在错身过去时很低沉地在他耳边说。这一点也不稳重,简直是光天化日的调情,商闻柳听着这胆大包天的话,心跳很快,等到宽袖轻飞过去,一列锦衣卫已经走远。
他胸ko还有那个怀抱的余温,愣了半晌,这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有些脚软。
第160章 暗饵
不出所料,商闻柳走进刑部衙门,这里没多少人。
洛汲出逃这事几乎让众人默认了军粮就是他搞的鬼,但凡有点闲工夫的都被指去干事。商闻柳一路穿过大堂,到官吏办差的值房时,还没进门,人声已先至:“还道大人不回来了。”
接着左澹走出来,满额都是汗珠子,一走一落。
所谓是墙倒众人推,商闻柳心中奇怪,以左澹的xin子,他此时应该冲在清算洛汲的最前头,往后也能讨个头赏,可他竟没有去。
“左主事,”商闻柳冲他揖道,“何事找我?”
左澹扯着帕子擦汗,很有自知之明地没站太近,隔着台阶道:“大人,咱们进屋说。”他看着商闻柳动了,自己才抬脚转身,边往里走边道:“洛侍洛汲之事,大人是知道的,下官从前做了许多违心事,那都是逼不得已,毕竟这官大一级......唉!”
商闻柳知道他是想撇清之前听从洛汲的调遣调换卷宗顺序的事,只是凉凉地应了一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