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一家都重生了(6)

二皇子府中的下人也都是看人下菜蝶的。

她不受器重了,大家对她也都不太重视了。

府中吃了几次憋,气得她砸了好几套茶具。

现在她首要任务就是重获二皇子的芳心,她都先有个二皇子的骨肉傍身才是,可是宫里来了口谕,居然不许她有孕。

卜瑶莲几乎要咬碎银牙。

“我忍!都是那个该死的楚家!”她把所有的苗头和埋怨全都责怪到了楚家。

那晚如果不是楚婉婉那么打扮,皇后根本就不会生气。

她用力砸在桌上上,震得茶杯一跳,“好你个楚婉婉!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d

“阿嚏!”楚婉婉打了个喷嚏。

“你是不是着凉了?”楚律连忙吩咐厨房给熬了姜汤。

楚将也道:“妹妹,还是要注意身体啊。”

楚婉婉抬头看着他们,脸色全是笑容,那张脸愈发的清丽绝艳,只是现在眼下微微有些淤青,她昨晚熬夜了。

“这种夜多熬几天我也愿意呢!”

昨晚,二哥从矿场那边运来了第一批挖掘出来的金矿。这个算是他们的第一桶金,明明有下人可以用,但是楚家五口还是无比开心选择自己动手,五个人凑在库房里,大家激动无比的数钱!

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那种感觉简直不要太好了!

“妹妹,这才第一批啊,等之后的楚续挖出来,哥哥天天让你数!”

楚律瞪了楚洵一眼,“你是要累死你妹妹啊,我可舍不得。”

楚婉婉曾经靠在楚律身上,娇嗔道:“就是。你看,还是我爹对我最好。”

楚将宠溺的看着妹妹,“我明天走后,楚洵你可要好好照顾爹娘,和妹妹,别欺负妹妹了。”

楚洵无比委屈指着自己道:“大哥,一向都是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欺负我。”

楚夫人看着一家五口在一起,眼角眉梢满是笑意。

楚律却让楚将明天走之前,把老二运来的第一批黄金换成银票全都带走。

“我?爹,这么多钱,你给我做什么?儿子是要去戍边的,带这么多钱……”

楚律的话让楚将差点被茶水给呛到。

其他人也觉得很奇怪,看着楚律。

这里的钱足足是十万两之多啊!

“爹,我们不心痛钱,只是,为什么要让大哥带走啊,这路途遥远的……”

“要不是你大哥要去戍边,我也不会让他带过去了!”

“做反派要钱,你哥戍边更需要钱!”

“不明白。”

“之后你们就明白了。”楚律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看到楚家众人越发敬仰。

大家虽然不懂,但是不妨碍,他们对楚律说的话言听计从,老二还把着帮着大哥把金条换成银票让他便于携带。

第二天一大早,楚家全都出门送楚老大,一直到了城门外。

楚夫人抽泣着,“你这一走,最快也要明年才能见你了……你一人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记得吃药,对了那边风沙大,你要多喝水啊,还有……”

“母亲安,儿子都晓得的。”

楚夫人那里会真的心安,她让随身的嬷嬷拿了一个包袱,“里面是我和你妹妹亲手给你缝制的贴身衣物,比军营里发的那些衣服要贴身一些。还要……”

她话还没说完,眼泪就落了下来。

每年送儿子去边疆,她都会这么难受。

戍边将领如果没有回京述职的机会,他们要三年才能回来一回。

楚律拍拍了她的肩头,“行了,时辰不早了。让我和儿子说几句。”

“父亲,儿子一定会保卫家国的。”

楚律无奈摇摇头,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他耳边低声道:“保家卫国是应该,但是记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先留着自己性命才是大事!我们楚家不做那种以身殉国的事。”

楚将:“……”

“还有,那些银票你拿着,到了边疆,对自己营里和你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好一些,钱咱们不缺,钱上面不要省。尽管大方些,有你二弟挖矿呢!”

楚洵:“……”我挖,大哥用!这似乎也没毛病。

楚将:“父亲,您是不是另有所指啊。”

“是啊!我们都是有钱人了嘛!”

楚家众人:“……”

“我最后说一句,如果有一天,朝堂上短了你们的军饷,这些钱就是你的救命钱,如果钱不够用了,就差人回来说一声。行了,走吧!”

楚将皱了皱眉头,虽然以前也确实出现过军饷短缺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戍边的将士们,短缺军饷的事并不算常见,父亲这种说,让楚将心里有了几分沉重,摸了摸胸前挂着的背囊。

“走吧!”

楚家人站在城门口,看着楚将走了很远,直到再也看不到了方才依依不舍的回去。

只是还没到家,楚洵就被楚律又给踢了出来,“别在我眼前了,你赶紧的去挖矿!记住,这一次就算加班加点的,也要把矿给我挖空了。”

楚洵更不明白。“父亲……”

寻常有矿的人家,不都是图个循序渐进吗?父亲这是巴不得在最短的时间把矿给挖光?

“你没听出,加大力度,给矿工们多给些工钱都成,让他们分成几批,轮番的挖。”

“父亲,你是不是另外有打算啊?”对于楚律的做法,楚洵猜不透,可隐约觉得他在算计什么。

楚律勾起一抹笑来,“儿子,你说,这么大三个金矿,放眼京都谁看了会最眼红?”

“应该是……陛下吧!”

臣子比当皇帝的有钱,他不眼红?

“孺子可教也!”楚律赞许了一句。“可如果除去陛下呢?”

“太子或者是二皇子了!太子虽然早有尊位,但是二皇子如今在朝中的影响力足以让太子忌惮了。如果他们要是有了这些钱,将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