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课

朱元璋两次都走的同一条线,跟着一帮子村民白手起家,逃荒中慢慢扩充队伍人手,然后逐渐有了去跟山贼对拼的力量,拼着拼着队伍越来越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顺理成章成了皇帝。

朱棣则跟他爹是两个路子的。他是从军队里出来的。

先是在入营后跟那些一起征调来的兵卒们比武,顺利成为他们的小头头,然后一路靠战功高升。更别说他还识字了,在这个军队小将领都不见得识字的世道,他越发受重用,最后越走越高越走越高,老大怕有朝一日自己会被杀,加上对他也确实信服,就心甘情愿给朱棣让了位置。

朱棣带着人走哪打哪,战无不克,所向无敌。但就是一直打到最后,打得天下都归到他的麾下,甚至他们在征战途中都见到了一些皮肤很白头发微卷的人,他都没想起来要称帝。

毕竟已经无人不服,他本来就是隐形的皇帝了,这和当皇帝的时候也没区别,而且开疆扩土打得

正爽,自然就没想起来。

康熙跟他有点像,但康熙记得称帝,然后自己坐镇中央,派手下出去打了。他们都把游戏周期打到了最后。

朱棣因为没称帝,且一直在征伐,没有停下来好好治理地方,也没有意去培养帮他治理这一切的文官,虽然域内无人作乱,秩序也不错,疆域更是广阔,但终究是劳民伤财。最终拿了个“打遍四海八荒无敌手”的结局,评分九十四分,没能到最高的九十五至一百的档次。

朱元璋倒是肯歇下来

搞内政了,而且图个省事儿,直接把他们大明的搬过来了。但这游戏考的又不只是“建国”,还有百姓幸福度等等一系列内容。在第一轮的时候他就在这一环节上出了岔子,评

分只有九十,所以第二次干脆原来的线路重新来一遍,就是想看看哪里不对劲儿,结果第二次照样如此,同样停在了九十分上。

盯着“我承承认你建国是一把好手”的结局上,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建国之外呢,他的国家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康熙一路下来都很顺利,但评分也没有多高,这让他也有点郁闷。

他的结局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你到底懂不懂”,评分九十二,比朱棣还低一点,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什么叫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他治下不是各族百姓都有吗?虽然南下途中杀了不少,百姓待遇也有不同,但这是征战所必须的。

而且他是满人,比旁的族人地位高贵一些不应该吗?

这天幕到底什么个逻辑。

而剩下的人里,刘邦、刘秀、杨坚、赵匡胤等都是十分有处理“乱世”经验的人。不管是统一南北、结束混乱,还是整合多民族、收拢人心等,都有一定的套路。武则天虽没有经历过这些,但她在政治上的经历同样不少,所以他们都挤入了第一梯队。

但在他们其中,刘邦刘秀杨坚又都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养好国家的一把好手,民众幸福度和综合国力上要比比其他两位高上那么一点点。

武则天和赵匡胤在第一档次的守门员位置,都是九十五分。其他三位综合是差不多的,但由于开局不同、地图不同,难度不同,他们的评分也有所不同。

刘邦运气好,第二次和第一次没什么区别,都是从中平原地带开始的,所以一路还算顺利;但杨坚是从西南的山沟里走出来的,一路蛇虫鼠蚁瘴气疫病的,真没少经历坎坷波折;刘秀就更离谱了,不知道这位的运气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他的落脚处在茫茫冰原中。

朱棣带兵到处乱蹿都没往北打到这儿,最多也就是往西没边儿了跑。——万万没想到,这冰原竟也算是游戏中该属于他们的版图。

裹着厚厚熊领子的刘秀鼻尖通红,带人跟别人打架的时候也都是避着下雪天,要不深一脚浅一脚的,那算个什么事儿啊?

但如果说他运

气不好吧,他又诡异地有好运。

但凡是哪次打着打着突然开始下雪,那这战争就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对面的冰层会碎裂塌陷。

久而久之,他会法术的说法被传得越来越远,神乎其神,没人敢再跟他发生冲突,都自觉归顺了。

然后带着这些人,刘秀开始往南打。

凭借冰天雪地里锻炼出来的身体素质,这些人很抗造,一路畅通无阻,就是在到达夏天的时候倒了一大片。

不过这时候刘秀有了其他的军队,自然也就不会事事依靠老兄弟们。

然后一统,改政,减税,放奴藉等等等等。无论是打天下还是治天下,他都有一套自己的路子。

国家很快安定,人民很快能吃饱饭。

比起战乱时候,他简直像个从天而降的神仙,踏着风雪来拯救天下的。

结局定格在“你就是传说中的魔法王子吧?”。评分九十八。

和同样九十八分,结局为“我就是天下第一囤囤鼠”杨坚并列第二,占据了前三的两个名额。而刘邦,因为某种意义上运气比这俩都好、游戏难度不怎么高的缘故,只得了个九十六分。

而一心一意搞内政,从没工夫搞滥杀侵/略征伐,就算草草登了个基给自己安了皇帝名头,又因为地盘不大也没必要搞那么多工程、和现实中完全两个极端的始皇帝陛下,头上竟然多了个百姓们给的匪夷所思的“仁君”名头。

又因为治下安定,百姓和睦、官吏勤政、国库充盈,所以投靠来的百姓和小官城池也众多、地盘在稳步扩大。遇到不长眼上门侵/略的,都不用嬴政再给什么“奖励”,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家人,军士们就都一个比一个勇猛,奋力杀敌,竟也算是百战百胜。

当政者有为有威、恩威并施,从上到下的官吏也都无人敢作奸犯科,带头遵守律法,老老实实工作,还有许多读了书的人一波接一波地投身到为国办事的行业中来;而安民抚民和律法严明双管齐下,在他的地盘里,大家甚至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堪称海晏河清一片安宁——这让嬴政竟得了个九十七的高分。

无心插柳柳成荫。

李晓诗看着哭笑不得,感觉这内外的对比也太大了。

不征重税是因为有钱了,但“从不主动征伐"

"不搞重徭役”的秦始皇……不觉得太奇怪了吗?就算不说这些,只说一点——谁敢把“仁君”跟“秦始皇”搭上边啊?!

但是看着这回放,嬴政骨子里的东西又都没变。

就是因为有他在,他镇得住那些人,好处也给的足,所以就算是他的一言堂,其下的官吏npc们也都很有冲劲地乖乖干活,努力加班,对他的想法毫无异议大力支持———他在游戏里变了的,就只有他的想法而已,也正是有他这个人,加上他的新想法,才会有这样的理想化的结局。

李晓诗在啼笑皆非的同时,又忍不住心中升起了一些期待。

他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政策的不一样结果,他会把这些用到现实中去吗?那秦朝的百姓们是不是就会迎来新的明天了?和嬴政一样拿了九十七分的还有刘彻。

他的地盘和人手以及大一统的程度其实真论起来要比杨坚和刘秀还要高一点,但是他坏就坏在哪里呢,他杀人太多。

仗打得虽然比不上朱棣多,但他这一路可是真没少打。

先是在草原扫了一通,又是到中原扫了一通,成功登基为一代女皇后,甚至因为是游戏,人们其实比现实要稍微富裕那么一点的原因,他坐镇中央,又挥挥手让手下的将领去打南边西边了。

真论起来,如果刘秀要把冰原全打一遍的话和他其实也差不多,但刘秀人家那边投降得多啊,而且南下一路,听过他神乎其神名头的都投降了,所以少了很多杀孽。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彻比刘秀要分数低一点。

至于评分最高、在试玩中拿了九十八分,正式游戏的时候拿了满分的唯——位第一名——李晓诗深呼吸了好几次,才点开李世民的回放。

一口气看完他的两次游戏过程,李晓诗真的忍不住要给他比个大拇指了。

什么是完美的封建帝王啊?这种生活在乱世能平乱世、生活在安定的局面中能安邦养民的人,说这不是天赋都没人信。

而且所有的帝皇,就算都能看到他的这份“答卷”,那估计也是没一个会心生嫉妒的,他们只会羡慕——嫉妒也肯定是嫉妒李世民他爹。

没什么其他原因,因为这人、这就是生来就是要做皇帝的料子啊!游戏的一周目,李世民是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军队里开始的。

他的战功和朱棣相当,晋

升之路也和朱棣相当。

但不一样的是,打到差不多了的时候,他就会带领军民一起屯田休养,养上一两个农作物的成熟周期,将元气暂且养回来,保证军民人心安定,再继续打。

而且他也不是漫无目的地瞅谁打谁,和朱棣那种以开疆扩土为核心的豪迈帝王不一样,他对侵略吞并没有一个很强的欲望,他从始至终带着百姓们,所说的理念都是,不要挨欺负。所以更多的不是他们在挑对手,是对手在挑他们。

就算有些底蕴深厚的势力像是庞然大物,他们暂时打不过,他也不会投降,但更不会贸然去以卵击石,只是带着人暂时避战——哪怕这种行为在其他势力眼中看着像是没骨气的。

打仗,推民夫先锋兵上呗,那么多人呢,不消耗养着干嘛?

而到了打仗,更多的时候、李世民会身先士卒地带着一众精英队伍深入敌阵,擒王斩将。这样既鼓舞己方士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人口的消耗,因为对方多半会投降。

然后建立政权、勤于内政,坐观四海。

这就到了熟悉的领域、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对于李世民来说,无论是打天下还是治天下,他都熟悉才对。

第二局,他的落脚点在海边,一处小渔村。认清了位置,他拉起了一支民兵,然后慢慢填饱肚子、扩张势力,充盈军备。

虽然地点不同,起步不同,但他最终走上的道路都是相同的。

李世民的每一步,都不是什么另辟蹊径的奇思妙想,但每一步,又都稳扎稳打。他从不好高骛远、也从不做多余的牺牲,一直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带着自己的军民在这个乱世中慢慢打拼起来。

然后四海安宁。

然后万邦来朝。

盛世不外乎如此。

这是一份完美的、中正的,标准的满分答卷。看似每一位有才能的帝王努努力都能够达成,但实际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少之又少。

就好比每道题都给出标准答案,然后把题型整合出一套卷子,真的给到学生去做,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现实就是这么真实。

各位皇帝都被送了回去,有些开了大量转播权但最后丢了大脸的脸色铁青,觉得自己发挥的还不错的沾沾自得,没有开任何转播权的则是都感慨着终于回来了—

—类似于嬴政这种、把转播权开给了自己的心腹大臣的,则是一出来之后就询问了互相之间的看法。

李晓诗把所有人员的视频都提交平台,系统稍微处理了一会儿,就给出了最终的排名。

看着前三的李世民刘秀杨坚,李晓诗觉得这样不行,来参加的有四百多快五百个人呢,只给三个是不是太少了?

她试着跟0022撒娇:“姐姐,你看,这个第二名第三名都是同样的分数,他们是并列第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