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课

一样的结束战乱,一样的大一统,而且他们大隋还没有秦皇汉武那么暴烈,国库丰盈着呢,粮堆得多得放不下了都。

这不就跟文景二帝差不多了?

虽然他现在就一代,但一代就已经让大隋这么富有了,那之后再过几代,岂不辉煌无匹?他们大隋,在史书上的评价肯定相当好啊。

此时,他已经完全不记得当时看“华夏五千年”时的公历纪年法中换算出的,隋朝的持续时长、

以及偶尔曾经提及过的,“隋炀帝”的称呼了。

但这影响不到李晓诗,李晓诗面不改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杨坚:?

什么?

就一节课么?

这是不是太抠了啊。

李晓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的作品,诗中描述的是隋朝的大运河,以及隋炀帝的功过。他这首诗究竟说得对不对,隋朝的功过又都有哪些——隋朝是怎么一统的,有哪些政绩和贡献呢?当然,还有隋朝为什么仅仅存在了三十多年就灭亡了,我们都会从这节课里找到答案。”

还在试图自我催眠的杨坚:...…

好吧,他终于想起来了,之前好像听过什么隋炀帝。但是,三十多年,是不是太短了点??!

大隋明明这么多家底啊……

正在殿中熏暖香喝酒的杨广无趣撇嘴:“三十年多么?怎么可能,朕的功绩怎么可能让隋朝那么快消失?骗子。就说这世界上哪有什么超越时间的‘直播’?果然露出了真面目——应当是哪里的混账想动摇我国本,搞的唬人的方士手段罢了。"

萧皇后为他斟酒,没有说话。

天幕上,李晓诗笑眯眯。

“这节课照常要分成几个小部分来看,但这次不是三个部分,是四个。它们分别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

“好啦,那我们就先从这隋的统一说起吧!”

还真别说,这么多天没讲历史了,李晓诗还有点想得慌。再加上做了充足的准备,讲起来很是连贯。

“要讲隋朝,我们还是得

把时间线拉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前的直播中大家也都知道了,西晋之后华夏分成了东晋和北边的五胡十六国,又往后变成了南北朝,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分成的东魏和西魏、又到北周和北齐——隋朝的开国统治者,叫做杨坚,是北周的一个外戚。"

“我们大家都知道嘛,从西汉的时候,外戚就一直有着很大的力量,汉朝饱受外戚政权之苦,晋更是这样,那到了北朝时候,杨坚也维持着这一传统,手握大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来三足鼎立,又有了短暂的、并不怎么祥和安宁的一统,而后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百年割据,华夏大地早已遍布疮痍,百姓人口锐减,人民生不如死,颠沛流离,饱经战乱与统治者残暴无能之苦。这甚至比战国时候的还要过分一些,所以百姓们极其地渴望一统,渴望和

平。"

“在这个时候、公元581年,杨坚站了出来,代替北周的皇室称了帝,建元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就是我们的隋文帝。"

其实长安只是课本以及书上的说法,李晓诗私下又找了找,看到的是说在隋朝时,杨坚把国都定的名字是“大兴”,虽然位置上也还是之后唐朝的长安,但名字叫做大兴。

只不过为了方便称呼,后边大家还都是称呼为“长安”的。

这一点,解释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只是个称呼,隋朝的人自己知道是大兴,其他朝代的人也不在意,只要知道位置是哪个位置就行了,所以李晓诗没有补充说明。

杨坚也确实不在意。

杨广更不在意。

他有洛阳啊,洛阳那不爽吗?

李晓诗:“隋文帝当时其实只是一统了北方,南朝的陈还是存在的。在即位后,杨坚施行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其中最首先的就是加强军队的建设,为南下灭陈、统一全国做准备。"

至于这个时候,南朝的皇帝在做什么……

嗯,李晓诗之前说南朝的皇帝时候有提到过一嘴,南朝的后主陈叔宝嘛,也一个谥号为炀的家伙。

虽然没有细说,但无外乎也就是花天酒地,贪欲享乐,罔顾朝政。

“有一个虎视眈眈在北边准备的敌人,再有一个混沌度日贪图享乐的皇帝,陈当然很快就被灭了。而杨坚也就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