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父亲的小妾,一个是儿子的正妃,这能一样吗??宋明清。
辱骂李隆基的人已经开始无差别开地图炮波及整个李家了。
娶父亲的小妾为皇后,纳父亲的后宫为昭容,立儿子的正妻为贵妃,呵呵,李家人真是肮脏透顶。
罔顾人伦!!
李家人·小诗面不改色:“为什么在说安史之乱的时候要说这位杨贵妃呢,因为——后世的很多人,不止封建王朝,就连我们现代,也有些人要把导致安史之乱的这顶大帽子扣给她。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曾经描述妹喜、描述褒姒、描述妲己的话,又原原本本给到了杨玉环。"
“唐玄宗不思朝政,整日在后宫与杨玉环载歌载舞;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惜让数百名工匠为她做新衣服;唐玄宗动用全国力量,快马加鞭为杨贵妃取回最新鲜的荔枝;唐玄宗重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提拔做宰相,导致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朝政黑暗腐朽——种种种种,都是杨玉环的错。”
“因为唐玄宗深爱着杨玉环,因为杨玉环娇纵跋扈,因为杨玉环贪求无度,因为杨玉环导致家国破败,所以,她该承受这样的骂名。"
李晓诗声音很平静,一串排比句说得顺溜无比,听在杨玉环耳朵里,却只觉得如遭雷击。……果然,果然么。
李晓诗的话还没说完:“甚至在后来,安史之乱的逆贼大军即将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命时,也要带上杨玉环,这不正是说明了唐玄宗对她的‘爱’吗?"
"所以,为了这样爱她的唐玄宗——她只是献出区区一条性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34;李晓诗的话语落下,观众们心神动荡,一时间却又表情各异。
杨玉环娇躯微颤。
她又怎么听不出来李晓诗话里对那些“评价”的不以为然?
李晓诗这么一个来自千年后的少女,这个在任何朝代看来都算是特立独行、怪异无比的少女,正在公然在讽刺这种“扣帽子”的说法,正在为妹喜、褒姒、妲己、甚至是她,遭受这样的骂名而感到不愉快。
但,于她而言,"献出生命"这四个字,还是远远要比那什么骂名要来得更重的。
她和陛下之间有没有真爱?
帝王家,爱才是最珍贵、最奢侈,最不可得之物。她不奢求真爱,原本么,她和陛下也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她要荣华、要为杨家谋得利益,而陛下需要一个美丽的妃子,这也只不过是两两需求互补,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罢了。
可,献出生命……
她不要。
她只是一个女子,背弃原夫嫁给帝王已经是不情愿之举了,即便这能为家族换来利益。但这不代表着她愿意为此献出生命啊?杨玉环被这巨大的冲击砸得有些懵。
她为什么会死?
就算她只是个玩物,那也是精致合心的玩物吧?陛下怎么舍得她去死的??他就这样狠心??
事不关己,其他人的重点就不会放在“杨贵妃献出性命”这件事上了。贞观年间。
数名大臣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皆心神沉重。
——攻破长安、仓皇出逃。
……李晓诗刚刚说了这几个词。
虽然很让人难以置信。
但这似乎真的是一场惊天的“骗局”。一场自欺欺人、欺骗百姓、欺骗万民的骗局。
这样的猜测很荒谬。
但他们的视线还是不受控制地、又再度转向李晓诗旁边,那个播放着“情景置换”的画面中去了。
天幕里,那位身体里装着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子正在大唐的牢狱中抱膝沉默。
一片昏暗中,他的神情晦暗而难明,不知道是在盘算着日后的打算,还是在判断着当下的局面、亦或者是在思考脱身之法。
他应该是听不到李晓诗的话的
。所以…
当他亲自得知、亲眼观知——那位未来的他所谓的“御驾亲征”,是一场怎么样的真相后,他会作何感想?
又会有什么反应?
应该是会觉得不可置信的吧。
毕竟,自古以来,还没听说过有哪个皇帝弃城而逃的。还是用“御驾亲征”这种借口。
荒唐,荒谬。
天幕上,李晓诗的声音仍然在不急不缓地陈述着。
“是的,他出逃了——这也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情景置换中,唐玄宗本人听到的‘御驾亲征’的真相、也是他马上要面临的场景。"
“天宝十五年,六月。唐玄宗携贵妃、少数大臣等连夜逃离长安,文武百官第二天才知道皇帝已经将自己等人抛弃。”
“同月,长安失守。”
闻言,李世民心口蓦地一痛,仿似针扎。弃城……弃城…!
而其他观众中,亦有无数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失去了皇帝、失去了人心、又被飞快攻陷的都城,又会面临怎样的一场浩劫?许多人沉默着看向天幕另一边、对此仍然一无所知的唐玄宗。他亲手酿下的果……看来,要亲自来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