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课

【收回了燕云十六州,这可是太.祖太宗都没能完成的功绩!】

赵匡胤:.…

为什么有人能这么蠢?他脑子里全是什么?石头吗?

联金打辽,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是金拿走岁币,乖乖当新邻居,享受着之前和辽一样的生活。

和之前跟辽相处时有什么区别吗?而且这还是最好的情况!

稍微坏一点的呢?——金国毁约,不仅不归还燕云十六州,并且趁机要索取更多的钱财。

更坏的有没有?——有。金国不仅毁约,还看出了宋这块惊天肥肉的

“孱弱”,决定趁机撕咬一番,饱食一顿。

最坏的呢?

——金国灭宋。

可如果这时候联辽抗金呢?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没帮上什么忙,辽还是灭了,剩下的就回到了上述的情况。

那一般的结果呢?成功抵抗了金军,宋辽恢复以往的相处模式,每年继续给岁币,且两两继续平安无事。

好的结果呢?

帮忙抵抗了金、解决了大患,可以趁机讨要好处、无论是免岁币,还是讨要土地城池,都是可以商量的。

——所以,一边是优则诸事不变且换了个不知脾性但强悍的新邻居、劣则国破家亡;另一边是……

联金、联辽,哪边好处大?

赵匡胤想不通。他看了看一脸鄙夷混着恼怒的赵光义、以及旁边呆呆的赵恒,更想不通了。

这是赵光义都能明白的道理,赵恒……赵恒就不说了,那为什么赵佶不明白?!

李晓诗道:“其实他这个想法,当时朝中大臣们都不同意的,就连他最信任的‘北宋第一大奸臣’'北宋六贼之一’蔡京都不同意,但宋徽宗就要这么做,一意孤行力排众议,还是把海上之盟给签下来了。所以在现代,有人说金国是,人在家中坐,肉从海上来——谁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呢?这不就是么。”

赵佶本人并不是很想理会天幕上小嘴叭叭的李晓诗。他觉得烦。

什么被俘虏,什么不应该,他也没想错啊?

他倒要看看李晓诗接下来打算怎么编。还就不信了,大宋这么有钱,真能没了?

李晓诗:“不管怎么说,辽金大战还是开始了,而宋朝也参与到了其中。”

“两边合力灭掉了已经享受了百余年安定日子、不修兵戈的辽国,辽国灭亡,契丹贵族被迫又一次北上,回到了老祖宗们曾经生活过的苦日子中去。而即便被金国敲诈了一大笔,但宋朝也还是如愿拿回了燕云十六州,金国还是很守诚信的——虽然只有几个月。"

“辽金战争中,宋朝的内部纷争加上军事实力的不济,打了败仗,而这也让金国看到了宋的实力,生出了想要攻宋的念头——但宋朝地广人多,一时半会儿还真不一定能拿得下来,加上两边相安,也没什么借口攻打,所以一时暂时

安定了下来。"

"当时,金国有一名辽国的降将,想要向宋投诚,但宋金的盟约中有明确说明,两方都不得接受对方的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