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姆人的语言及文化,在欧洲已经超过五百年历史。但在法国的大不列颠省,罗姆人仍然被视为化外之民,随时可能被警察拘留。而相关风俗及耕地的法令,也对他们产生越来越不利的限制。
欧洲人总希望罗姆人继续在营火边,弹着吉他歌舞着,却又希望他们定居下来,有正常的职业、定期缴所得税,把下一代送进学校受教育等等,然而,生性自由的罗姆人却不这么想,他们需要继续活得像个浪漫的罗姆人一样——到处流浪。到处流浪。
生性也是浪漫与自由的平果对卡门和艾丝美拉达有一份发自心灵深处的喜爱,更喜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对法国作家雨果的点评,说:“雨果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
的确,在作品《巴黎圣母院》中,艾丝美拉达这个吉普赛美丽女郎,曾经打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灵呀,平果就是其中一份子。
这部小说是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而维克多·雨果更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及世界享有盛誉和影响力。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以曲折离奇和相互对比的手法,来创作出的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由爱生恨,迫害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然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但被克洛德利用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舍身救了女郎。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以悲剧的结局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充分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特别赞美了艾丝美拉达(esralda)这个独一无二的似“绿宝石姑娘”、“翡翠女”一样的罗姆人女郎。纯洁、美丽、善良,却被无情的命运女神捉弄,爱上了不该爱的英俊却放浪轻浮的军官,最后葬身于当时水深火热的社会中。
最让平果撕心裂肺的是,在阅读完或影片最后,结尾的事件:艾丝美拉达死后约两年左右时间,有人到鹰山地窟中来寻找奥利维公爵的尸体,因为两天前他被处以绞刑,但查理八世恩准可以移葬圣洛朗墓地,与善辈为伍。这些人在惨不忍睹的残骸枯骨中,寻找寻找,发现了两具骷髅。
一具以奇特的姿势抱着另一具。
其中一具骷髅是女性,上面还有白布衣裙的碎片,脖子上挂一串念珠树果实的项链,下端系一个镶缀绿玻璃的丝绸小香囊,已经打开,里面空无一物。
紧紧搂抱这具骷髅的另一具是男性,只见那具骷髅脊椎骨歪斜,脑袋缩进脖腔里,一条腿短一条腿长;不过,脊梁骨没有断裂的伤痕,显然此人不是绞死的,而是主动到此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