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江宁知道,这个时期能干的事情很少,生意是不能做的,那叫投机倒把。哪怕为了集体,也会被说成什么“生产挂帅”、“走资本主义路线”,一不留神就会被批判。

他能做什么呢?搞农业应该比较安全。那就继续修理地球表面吧。

江宁开始留心观察,暗自调研。他工作之余,就拿着本红色塑封笔记本,沿着村子走走看看,在山里转一转,有什么想法就赶紧记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宁转了几天后,还真的有了点眉目。

他发现,山上的酸枣树特别多,哪怕是今年大旱,酸枣有所减产,但他出去随便一摘,就能摘一大兜子。说明这儿的土壤和气候适合酸枣树生长。

酸枣的食用价值一般,个头小,肉少,吃起来酸不拉几的,本地人不怎么爱吃,药用价值应该有点,老胡说它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穷人不建议吃,越吃越饿,太费粮食。

酸枣的价值不高,但大枣价值高啊。乡亲们送他的大红枣也是本地产的,皮薄肉厚核小,甜味十足。江宁给姑姑寄过,受到了好评。

要是把大枣和酸枣嫁接成功,那这片大山不就被利用起来了?

江宁迅速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等见到陈大山,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陈大山的反应十分平淡:“在山上种枣树?几年前有个知青提过,大家伙还试了,结果不太行。枣树被酸枣树抢了营养,结得枣子比酸枣大不了多少,也不好吃。”

江宁问道:“陈伯,你听说过嫁接果树吗?就是把本地枣树苗与酸枣树枝嫁接在一起,如果能成功,这种嫁接出来的枣树既有本地枣树的优点,也有酸枣树适应性强的优点。”

陈大山摇头:“这个我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