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左右,一阵如擂鼓的马蹄声传来,被派去领坐骑过来的士军就已经把马匹都带到了。
一百匹训练有素的高头大马,一排排整齐地并辔站立在村子外的空地里,特别有气势。
经过审问,众人知道了被活捉的异族人的一些基本情况,可是也还是少的可怜。
这人名叫吴江,是斯坦人,目前在斯坦大将军印征手下任职。
吴江就说了这些,其他的不论怎么逼问,他都不肯再开口。
但是杨临清把他说的联系起来,再一联想,就可以知道,他此刻出现在这里,肯定和斯坦国脱不了干系,反正不怀好意。
不管怎样,先把吴江押回暂驻的军营,交由将军来审问吧。
翌日,梧桐二人辞别了杨临清,就和带着杨临清写的书信,押着五花大绑的吴江的二十个士军一道往平落州行去。
为了加快速度,梧桐二人也坐在一匹马的背上,本来杨临清是给了他们两匹的,可是最后他们还是同乘一骑。
原因有二。
其一,坐骑可以说是骑兵的倚靠,训练、教养都是单兵单骑一起进行的,为的就是培养感情,以及训练配合度。可以这样说,离开了自己的坐骑,骑兵也就不能称之为骑兵了。
其二,也是目前最重要的缘由——梧桐不会骑马。
于是梧桐二人就只能同乘一骑了。
吴江武功尽失,被五花大绑起来,和一个骑兵同乘一骑。
速度确实快了很多,还不到午时,一行人就已经行出几十里了。
梧桐不习惯骑马,在马背上的高度,让风变得更冷了些;马鞍把他的大腿内侧磨得有些发疼。
他在马背上晃晃悠悠的,要不是陌尘揽着他,他有很大可能会掉到马肚子下面去。
往后靠了靠,梧桐完全没有两个大男人同乘一骑,以及自己还处于弱势的不好意思,反而回头看了好几次吴江那边。
他们二人的坐骑和吴江在的那匹坐骑都在队伍中间,这是行军打仗最常见的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