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柱子说着就颁起手指,给江易点算都是哪几家的婆子和仆人来的,都买了几套来。

江易在识字荷包火起来之后,就估摸着应该能带动一波肥皂和洗发露的销量。

却没想到带货架势这么猛!

照这个赚钱速度,他已经能算得上郦州城的富裕人家了。

小作坊的原料,原本是他从临期库里拿出来的大豆油和菜籽油。

如今要生产新品种,倒是可以把茶树油和橄榄油拿出来一些。

盈利这么丰厚,他完全可以买一些本地产的油料,渐渐地用本地油料代替回收站的油料。

至于绣样这一桩意外的生意,倒是可以准备停了。

因为能画出来的生字就那么多,最多过上十来天,也就没有新花样了。

而这看图识字的点子也就是一时新鲜,等别的商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仿冒品出来了。

在江家小铺又多了带着香味的香皂以后,郦州城中也有好些个商铺,做起了绣样的买卖。

虽说他们大多数都比不上江家小铺的正品,但江家小铺一日就出五十份,也供应不起全城的需求啊?

再说还有好些商贩,把这绣样都买到了别的城镇,甚至还有绣娘,专门绣这种识字荷包来卖,据说比起绣普通花样来,能多挣一倍的钱!

江家小铺呢,反倒是停了这项买卖。

总上江家来寻陶婆婆一道买菜的齐婆子都愤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