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过了多久,在门口焦急地等了许久的杜鹃,终于听见一群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响。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出现在了巡抚衙门的大门。
杜鹃一眼便认出了之前见过的老者,招呼着他们进去前堂。
玉珠从偏殿走出来,秦策、喜春和杨七跟在身后。
玉珠姿态幽静,步履从容。
正堂内已经点了灯。
昏黄的烛火映照在这群可怜的农民脸上,他们受过的颠沛流离之苦和无尽的沧桑全都深深地刻进了他们的眼神里。
玉珠坐在本该属于巡抚大人的长条案前,声音轻柔却掷地有声:“我答应你们,一定帮你们找到亲人。现在,你们只需告诉我,你们亲人的名字即可。”
众人虽然很好奇,为何这巡抚衙门的大堂坐的竟然是一个娇柔美貌的女子,而不是真正的巡抚大人。但他们流亡太久,一直以来,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现在,有一个人,如此真诚地帮助他们。他们哪里还顾得上去质疑,对方究竟是谁?
众人一一地报出了自己亲人的名字。
玉珠的字迹十分好看,和桓颢的字迹甚是相似。她抻着绣花的衣袖,纤长莹白的素手执笔蘸墨,杨七在一旁磨墨。
片刻之后,玉珠已经将这群人的亲友名字一一写下,她数了数,一共二十三个。还不够。她笑眯眯道:“你们的亲人,我一定会帮你们找到。若是还有其他的人,也有亲友在吴家军当兵,也可以找钱师爷,把名字报上来。”
众人纷纷感谢。
玉珠又命杨七取了五两银子,拿给老者,“这点钱,拿给诸位买点吃的,等你们找到了亲人,苦日子就会过去的。”
老人眼眶湿润,眨了眨眼睛,就想下跪磕头,玉珠让杨七扶住了。
玉珠把名单折起来,交给杨七,“回头把这张名单交给爷,就说,这些人都是外地流民的亲友,爷自然会明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