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霁楼细想,这个题目放在整场考试的最后一题,必然不是字面上这般简单的含义,听说当今圣上是初掌国祚不久,才登大宝,就敢与朝中一众老臣分庭抗礼,必然要收回部分权力,这一题便是考验分定人心之题,更进一步说,这是要在朝廷新人里面擢选自己的势力了。
想到此处,他下笔,先以六经注我,“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后面再加上各种对时事的纵横评述,暗中表露锐意进取之心。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
此时的少年还不知道,这道题目的内容,将会影响他一生的政治命运。
交卷以后,严霁楼站起身,走出隔间的那一刻,他忽然听到细微的铃铛声。
抬起头来,原来是贡院门檐上的风铃。
他忽然想起某个夏夜的傍晚,他在嘈杂的乡村集市上,从一个老婆婆手里买到两根带铃铛的编织红绳,后来又借着过路的道士之手,才叫那红绳戴到她的脚踝上。
怕影响发挥,就连去省城乡试的时候他也戴着。
按理说蛊毒解了,现在他已经不需要那个东西了。
为什么他还怅然若失。
第73章
等待揭榜的这些日子, 严霁楼一直住在会馆。
许多同侪也在其中,大家无聊,心中又因为即将到来的榜单烦闷, 便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企图以诗酒度过这段煎熬的日子。
京城的一切都与雍州不同,满眼繁华,在这里,倘若想要见到大山的话,是需要登山的,不像他们, 是直接生活在高原之上, 大山之中。
虽然地域习惯不同, 但是从进京赶路到目前住在此处的时日, 严霁楼依然结交了许多好友。
周礼因为会试时,不小心灯油滴在了卷面上, 自知犯了大忌讳, 已经无心出门,甚至准备打包行李, 回云边镇老家子承父业做生意去了, 还是严霁楼相劝, 他才愿意暂留在此,等待结果正式宣告后再做决定,只是依然闷闷不乐, 整日窝在房里烧香拜佛, 期待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