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傅见皇上亲点他则立即起身拱手回道:“回皇上,汉王虽然已举兵谋反,但目前只是在乐安原地踏步,并未进攻周边城池,也未发表反叛朝廷的公开宣言。如果此时朝廷贸然派兵,怕是不知真相的百姓会有所误会,从而有累皇上的圣德。”

杨傅所言正是朱瞻基的痛处,一年前在回京奔丧途中遭遇朱高煦的劫杀,原本可以在即位之初彻查此事从而法办,就是因为怕天下百姓不明真相反误以为朱瞻基是效仿建文帝罗列罪名欲行撤藩之策借此铲除异己,所以朱瞻基才将此事忍下。即位之后给了他诸多安抚之策,就是不想给他半点儿起兵作乱的借口,如今他是激情澎湃剑指江山,而朱瞻基则冷静得多,也从容得多。

“杨傅大人的意思是目前还没到出兵平叛的最佳时机,朝廷应该静观其变待汉王有了进一步明显的谋反举动之后再出兵平叛也不为迟。”武阳候薛禄深感赞同立即表态相和。

“臣不敢苟同!”此语正是英国公张辅:“皇上,虽然臣将汉王派来策反的奸人拿下,但是不敢保证其他大臣那里是不是也收到了汉王的联络书信。朝中许多旧臣在靖难中与汉王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情义,若是朝廷政策不明,怕是他们人心浮动,两头观望,贻误大局。”

英国公张辅此语一出殿内立即鸦雀无声。

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当年的靖难之乱,居北平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之名与侄儿建文帝争夺江山,这仗打了四年,可以说是此消彼长各有胜负,最后燕王朱棣饮马长江直逼奉天城的时候,就是因为派出的亲信策反了城中诸多要员,奉天城才会不堪一击。

虽然说汉王的谋略远远比不上朱棣,但是战场上瞬息即变胜负皆有可能,谁能打包票情势不会发生逆转?

见众人不语,朱瞻基又把目光投向了大学士杨荣,他是皇祖朱棣最为倚重的贤臣,遇事筹谋也最是明达果敢的,果然朱瞻基还未开口相询,杨荣已然会意:“是否召乐安御使李浚前来问话,看看如今这乐安城中的部署再作定夺?”

朱瞻基点了点头:“宣!”

“是!”太监金英立即下去传话。

在等着李浚上殿的间隙,刚被提升为御用监太监的王谨入内回奏:“皇上,皇贵妃派人送来亲手做的冰镇雪梨绿豆银耳羹,说是给皇上和诸位大臣们去去暑!”

“哦?皇贵妃有心了。”朱瞻基淡然一笑,点了点头,“既如此就端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