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微,你为何总会有这般置身事外的冷静和从容,这份出人意料的智慧又是从何而来?”揽着怀中的佳人,朱瞻基喃喃低语着,下颌轻轻抵在她的发端,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两人步履蹒跚相伴至今终究是人生之大幸。
宣德六年闰十二月初六,由郑和带领的承载着27550人的大明宝船队从南京龙江关出水启航。船队历经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勃利、苏门答腊、剌撒、溜山等二十余国,每到一国使臣就把大明朝的礼物赠送给当地国王,并以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金银、铁器、农具等与当地的特产如象牙、香料、宝石等海外奇珍异宝相交换,重现永乐朝时六下西洋传播四方的国威与声望。船队于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忽鲁谟斯,于宣德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开船回航。在归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副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
宣德八年七月初六,宝船队返回南京。这是大明历史上的第七次下西洋,也是最后一次。
宣德皇帝朱瞻基终于继承了永乐大帝的雄图伟略,让在仁宗朝中断了的航海大业得以承继,看到“千骑来迎”“万象朝贺”的盛况,听到使臣们讲述的域外文明和西方贸易,朱瞻基才真正领悟到作为一个文明大国的君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的重要意义。华夏民族的仁爱与文明已超越了国度和地域,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传承与发扬。
第三十九章 曲中闻折柳
宣德九年腊月初八。
朱瞻基御门听政后匆匆赶往乾清宫,乾清宫彩灯高挂、红毯铺地,金色的殿堂内四处皆是雕龙画凤流金的彩绘和流苏,一字排开的金龙大宴桌前各宫宫妃主位早已在此候驾。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花红柳绿的众妃在皇后的带领下请安行礼高呼万岁,朱瞻基心情甚好:“都平身吧,今儿是家宴,诸位爱妃不必拘礼。”
“谢皇上隆恩!”
朱瞻基坐在金台上单设的金龙大宴桌上抬眼向殿内望去,离自己最近的左手处是皇后的大宴桌,只是这一桌上除了皇后竟然还坐着贤妃。
他微微有些讶异,但是看到若微面上的怡然与贤妃眼中的淡定随即放下心来。若微终究是若微,虽然前几日两人因为蟋蟀之事闹得有些不痛快,可是丝毫没有影响她在处理后宫事务时应有的大度与包容。她终究是称得上母仪天下这四个字的。但是朱瞻基又觉得稍稍有些遗憾。若微对吴雨晴的包容与豁达,总让他觉得少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