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省去高昂的施舍成本,还能将那群流民的心牢牢笼络住。最重要的是,以极小的代价获取了大量的丁口。
越想越觉得有益,曲雁华眼底却突然闪过一丝了然。
能想出这样正本清源的法子,可见这个小丫头的野心之巨。
软轿摇摇晃晃行在山道上,路边有野花相映成趣,空气里弥漫着初秋的清凉。
远处流民簇拥,有眼尖的瞧见国公府的轿子,喜上眉梢,不时有欢呼声传来。
“二奶奶菩萨来了!”
闻见这声呼唤,曲雁华迅速收敛起冷漠的神色,换上一张慈和的笑脸。
“二奶奶来了。”
帘子一掀,众人只见那位熟悉的善心夫人依然穿着一身素衣,面容温婉。
有流民跪地道谢,连绵的感激声又响成一片。
喧闹间,只听贵夫人摆了摆手,缓缓道:“诸位,我今日来此处是有要事相告。”
正午的日头并不十分耀眼,带来些许薄热,又被初秋的凉风吹散。
女人温柔又得体的嗓音在山道间响起,娓娓道来的口吻,让早已对她信服的流民们,天然地愿意听从。
凉风吹过一重又一重的山岗,她颁布的新指令,也如同微风四散,传遍了整个难民群体。
—
“以工代赈?这是个劳什子?”
“我自老张头那听来的,说是国公府那个菩萨二奶奶想出的新法子。自今个儿起,国公府的粥棚不再施粥,转而贴告示招工,不论是种地砌墙耕田,凡是咱们能做的活计,上头都有名目。”
有人奚落道:“甚么以工代赈?堂堂国公府连粥钱都掏不起,还要我们这些苦难人卖力气才能讨口吃的,既没有那大度量,又何苦逞那起子脸面?”
“话可不能这么说,二奶奶原先给的好处你都忘了不成?今个儿少了你一口粥喝,你就要嚼舌根子,真是施恩施成仇了。”
“我又不止喝她一家粥,旁人都舍得,她家怎么就不舍得?你倒说说看,这狗屁倒灶的以工代赈,不是卖苦力气是做甚么?”
几个人吵做一团,各有各的道理。
他们的声音,也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心声。
有略识字的冷静道:“诸位听我一言,这法子可是长久的打算。”
“怎么说?”
“试问各位经此劫难,可还有旁的去处?咱们都是遭了难的人,如今家园尽毁,等朝廷重建村子都不知是何年何月。一日没有去处,咱们就一日是流民,我们一辈子做苦命人也就罢了,难不成让孩子也跟着咱们受没有户籍,四处乞讨的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