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厂掌事茫然地看着他。
方维又道:“眼下坊间的各类印书, 多是苏杭一带私人于民间刻书, 与内府经厂印书十分不同。像无锡的华氏、安氏,因木头刻版费时费力, 保存不便, 已经用了铜铸成的活字, 刻字精美, 易于调度……”
经厂掌事一下子明白过来,说道:“活字印书, 我也曾听说过。”他站了起来,想了想,又道:“只是要做木活字,需要把待印制的字样糊在木板上雕刻,待雕成后,再用细齿小锯一个个锯下,细细修整打磨每个活字,做到大小统一,再进印盘。这比雕版还要麻烦的多,一晚上时间,怕是……
方维微笑道:“无锡安氏的印书馆名为桂坡馆,因要在京城开分号,就在琉璃厂书肆内打听客源。我平素喜欢这些玩意,就跟他们借了一套铜活字来把玩。除了常见的字模,还要了套典籍。你说巧不巧,正好要的就是《尚书》……”
经厂掌事听了这话,一时喜得整个人都颤抖起来,握着他的手道:“兄弟,你就是我的救命大恩人,我给你磕几个响头也不够。”又问:“东西在哪儿?”
方维道:“就在我的住所内,你叫几个人拉着车,跟我去取。”
经厂掌事立即叫了几个人来,方维带着人到了他的住所,敲了敲门。
郑祥过来开门,见了是他,整个人松了口气。
方维见他一脸担忧,就点头小声道:“我没事,不用担心。”他进了屋,看见方谨趴在床上,问道:“伤的怎样?”
方谨哼哼了两声,嘴里吸着气道:“还好,比上次疼得少些。”
方维就笑了,也不好多说,只道:“用心上药。”又转头问郑祥,“东西呢?”
郑祥就在床底下用力拉出一个酸枝嵌黄杨的木头箱子,上头落了锁。他取了钥匙把箱子打开,里头是一盒一盒的铜活字,铸造十分精美。
方维点点头道:“好孩子,辛苦了。”他清点了一下,又对郑祥道:“你去大殿和光禄寺的官员们一起,将考试的案桌摆好。记得查一查案桌和凳子是否结实,再将文房四宝查对一遍,多留些余量,以备不时之需。”
郑祥道:“干爹,我明白了。”
经厂掌事看了这一箱铜活字,几乎喜极而泣,话都说不出来。方维道:“掌事,咱们立即叫工匠来。“
他才回过神来,叫了几个老工匠,先将活字排好,外头仍用木刻的框套住,空白处做了填充,上墨付印。不出半个时辰,便出了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