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忽然不动了。方维继续说道:“此裂痕并非是摔打磕碰的裂痕,又非一朝一夕所能伪造。臣以为,这是上天昭示,仁宗皇帝的灵位,须迁至他处。”
皇帝默然不语,过了一会,他才俯身拿了那块牌位,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一边说道:“说下去。”
方维道:“恭穆献皇帝的神主,早已升格为正牌大宗皇帝,自当配享明堂,升祔太庙。如今神主仅在世庙安置,臣以为不妥。”
皇帝双手将神主牌放在桌子上,微笑道:“九庙已备,宜以次奉祧。太庙内供奉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皇帝,世庙内是皇考恭穆献皇帝,祧庙内为德祖、懿祖、熙祖、仁祖。”
方维道:“陛下圣明。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圣上曾当面诫勉过臣,何为孝义。臣愚钝,只知《孝经》有云,“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严父。” 今当严父之义,理当不以功德论,而以亲亲论,全四亲皆具之礼。陛下是天子,恭穆献皇帝为天子之父,配享昊天上帝,名正言顺。何况仁宗皇帝在位不足一年,迁至祧庙,亦无不当之处。”
他一口气说完了,御书房里一片寂静。皇帝走到书案后面坐了下来,微笑道:“方维,你很聪明。谁教你说这番话的?”
方维抬起头来:“臣是兴献王府的旧人,恭穆献皇帝和太后娘娘对臣有再造之恩,不需要别人教臣。字字句句,皆是臣肺腑之言。”
皇帝从窗户里朝文渊阁的方向瞥了一眼,“很好,只是文臣们……”后半句便停住了。
方维道:“臣还记得当年大礼议,陛下何等英明决断。今恭穆献皇帝称宗祔庙,是天命所归。群臣若有异议,只当是禽鸟之音。”
皇帝点点头,“很好。还有什么要说的?”
方维道:“臣以为,待此事议定,按照之前迁德祖神主于祧庙的规矩,应当将太庙内仁宗皇帝的神主毁去,新制神主牌位于祧庙,并告于太庙。太庙内只序伦理,既无昭穆,亦无世次。”
皇帝猛然击掌道:“好一个“只序伦理”,朕父子全矣。”
他显然大为兴奋,喝了口茶,又问道:“方维,你觉得文臣之中,谁能主理此事?”
方维微微摇头:“臣是内官,居于深宫之中。外朝大臣,臣不敢妄议。”
皇帝用手指敲了敲桌子,两个小宦官开门进来跪倒。“传我的话,叫严衡再过来。还有……陈镇,不不不,陈镇不用叫了,叫黄淮即刻也过来。”
小宦官愣了一下,方维道:“还不快去。”
三更时分,他们才从御书房出来。几个人默默地低头离开,忽然钱公公又从后面叫道:“皇上有赏,赐仙丹。”
他们连忙跪倒,有小宦官将几个装饰精美的檀木盒子捧过来,方维便叩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