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方宇桓想说一说想法”方宇桓身着官服,神情恭谨的走出队列。
“讲”齐佑的脸上看不出情绪。
“二位大臣所言宇桓认为皆有道理,但也各有偏颇,远古时期,百姓居无定所,有一人告诉他们可以筑造房屋来住,百姓感激他,称其为有巢氏,后来百姓又出现一大难题,因为百姓皆食生肉,不少人疾病缠身,不得医治,有一人告诉众人可以生火煮食肉类,人们称其为燧人氏,然而如今人既不缺亭台楼阁居住,亦不缺美味佳肴,如果再有一人在大街上宣称烧火筑巢可以解万事,那所有人必然认为他是个疯子。同理当年五帝所行之策,于当时可谓良策,而于现人,则无半点用处,所以然者何,乃时令不同。如今对于天下纷乱的局面,我们自然也要针对当今的时局对症。”
方宇桓顿了顿接着道:“其实计策无关好坏,而应对应时局,一个国家越强盛,他所谋划布局便会更易成功,而一个国家越衰弱,计策却反而越容易失败,这跟计策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而是国力不同的表现。如今阜国乃是万乘大国,自是强盛之国,但却不是能兼并天下之国,所以我们施行任何的计策都应该以提高国力为前。当今天下言辞家和游侠众多,但真正做实事的却不多,言辞家仅凭巧言令色便能博得财富,游侠仅凭手中刀剑做破坏各国法政的事便可博得佳名,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要不得。此几人做了示范便会对全国产生深远的影响,耕种良田多年比不得言辞家一语,何人愿意田耕,戍守边关多年比不得游侠破坏法政一举,又寒了多少将士的心,内外无法度,何以谋事。合纵连横再好,只能当做一时之举,不能当根本之策。合纵乃是与小国结盟,成不一定得利,输则举国溃散,连横则是通过欺诈骗取各国信任从而逐个击破,很容易对自身造成反噬,带来灭顶之灾,唯推行严明的法政才是务实之本。人性本就懒惰,喜爱欢愉,谋求捷径,如若没有严明的法度约束群臣乃至百姓则人人便没有章法行事,如若没有公正的奖惩制度,群臣乃至百姓又哪来做实事的积极,这世上很多捷径,但大多乃是绕远之路,需得政策清明才是阜国发展之策”
方宇桓抬眸看了眼齐佑垂首道:“此乃宇桓一片肺腑之言,请皇上听取”
齐佑眼睛微微一亮,他转了转手中的檀木手持,半晌低声道:“那就请方大人撰写法令,一月内交到朕的手上”
“是”方宇桓眼眸满是喜悦“微臣领命”他跪地接旨。
御花园内
齐佑在前面散着步,方宇桓跟随在后面。
“荀子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虽居阜国满国人之上,但亦是依托万千百姓,如今各国乱像横生,朕亦忧之”
“皇上能体味百姓之难乃是阜国百姓之福”方宇桓在后面恭维道。
“现今不如三皇五帝时期,当时君与民无异,而今时不同,连区区小官的待遇都与普通民众有着天壤之别,更何况那些贵族豪绅,历史推进千年,人性却一成不变,方爱卿你想的很不错,但是实行起来难啊”齐佑对着湖面感叹道
“但是皇上还是让臣去做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之人心难测而信之,乃是世上最大的两个豪赌,不过总有些事情是需要我们去做的,毕竟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嘛”
齐佑和方宇桓相视而笑。
齐佑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假山后面隐隐约约出现碧霄阁的身影,想起梁辰彦前几日的落寞,他忍不住心头一酸。
“对了,你听坊间传闻说你也有一男妻,是否有此事”他回身看向方宇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