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闻昭穗突然就觉得,如果世事变化是这样运作,那就随它变吧。

可惜天不遂人愿,山雨欲来风满楼。

--------------------

好诶!

第112章 红豆糯米糕

============================

金风荐爽, 玉露生凉。恰逢秋闱,这时候的广寒糕很是热门。

广寒糕是桂花糕的另一个文雅称号,因为有蟾宫折桂的寓意,故而在乡试放榜前夕士子们会相互赠送广寒糕以表祝福。

闻昭穗这回用第一批绽放的秋桂做了木樨香。

在天还未亮的五更摘下桂花花蕾, 瓷罐中先铺一层檀香作底, 中间塞满桂花, 最上面放梅花、龙脑香末压实,最后用透气的黑纱布封口。白天收在屋内,夜晚置放室外,如是重复四五日。接着浇入少许蜂蜜,用蜡纸密封罐口, 埋入地下三尺静置。

待她再次从地下取出调制好的木樨香, 秋闱的榜也放了。

洛邑权贵多, 才子也不少。闻昭穗虽在弘文馆上学, 可她身边认识的人里面去考科举的也只有崔修远一人。而崔修远今年一考便得了个解元, 由此在洛邑年轻一辈中声名更盛。

崔修远待人清高, 话也不多,可在为学一事上却很专诚, 对书卷的态度比他对人端正多了。他在考场能写下为生民立命, 文章行云流水, 可那些生民好似又离他很遥远。

太低了, 他平日里注意不到。

闻昭穗今日带了些红豆糯米糕来学宫,在“高山仰止”的匾额旁遇见了一早等候在这儿的刘公公,身形清癯, 姿态谦卑。

她止住步子, 从书袋里拿出两张写了字的纸递给他。

“我问过旁人了, 今年乡试的题目大体如此。因我记性不好, 便叫他凭回忆写下来了。”闻昭穗浅笑,并未因一个内侍想知道乡试的题目有所轻蔑。

之前住在清居殿时,许多课业都是刘公公帮闻昭穗想的。她知道刘公公的才能,也知道刘公公受家中罪责牵连,十几岁便被罚去掖庭充作奴籍。因此闻昭穗没有看轻过刘公公,只是不时会感到惋惜。

乡试除了策论还有经纶、试帖诗和律赋,闻昭穗想了想,还是去问了崔修远题目,只说是自己好奇。而崔修远答应得也很干脆,不愧是解元,在考完后好几日还能默下绝大部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