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点点头,问苗有发:“你觉得呢?”
老实人苗有发喝了酒,声音瓮声瓮气:“俺都行。”
“你呢?”老于又问魏檗。
魏檗说:“我觉得李静更合适。山弯村盐碱地多,开沟有助于降渍。李静有肯干又本分,她公公花支书在村里威望高,实施起来肯定更容易。退一万步说,万一项目失败了,有花支书在,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一席话说得老于频频点头。魏檗说完,老于问齐大伟:“你说顺发合适,有什么理由?”
“啊……这……这”喝了酒的齐大伟大着舌头,思维迟钝,哪里有什么理由,不是哥俩关系好吗?什么时候喝酒聊天也要条清缕析的说个一二三了?
于明忠又问苗有发。
苗有发:“俺都行。”
第18章
◎有口皆碑◎
最后敲定了山南村、油山东村、山弯村三个村实施——老于本想叫“良田开沟”,在魏檗的建议下,改成了“开沟增产”项目。
每个村试验田20亩地,站里给补贴。
其他村想实施也可以,但是没有补贴。这年头村里和农技员们都不富裕。之前方成功、赵顺发想实施项目,更多的是看中镇里给的补贴钱。
如果自己要掏腰包实施,是万万不可的。
所以最后真正实施的,只有山南、油山东村和山弯村三个村。
生产沟开挖之前,魏檗先在农技站开了几节“开沟增产项目实施小课堂”。
在农技站平时开会的大屋子架了块黑板,给农技员们进行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李静、王阳、孙天成他们仨。
魏檗最开始以为来听课的,除了李静三个必须来的,顶多再有一两个离镇上近的农技员。
没想到正式开课那天,十个村的农技员全到齐了,坐了满满登登一屋子。
怎么回事儿,连老谢都来了!
魏檗忍不住问:“开沟没人开,怎么听课这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