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玉馆见。”
“娘不在白玉馆,”谢承瑢非要打破她的幻想,“娘不在人世了。”
谢忘琮沮丧起来,不信地哝哝:“娘不在白玉馆……白玉馆的也不是娘。”
她看见自己腰间挂着的、那只绣了海棠的佩囊。
这是穆娘亲手做的给她的送师之礼。
【作者有话说】
[1]: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辛明彰的名字出于此。
[2]:出自元·杨果《越调·小桃红 玉箫声断凤凰楼》,本首曲第一次出现是在第23章 。
西马大,谁能懂啊,这一周我忘记申请榜单了(;⌒; )
所以这周就更一万字
第103章 三三 无计避(三)
六月初五清早。
谢承瑢升了马军都虞候,便在常参官之列,每日都要早起上朝。今日恰好是百官大起居,常参官与六参官共赴紫宸殿朝见陛下。
他有几日没见赵敛,据说御龙直一直守在赵宅,就连太尉到兵部移交将军印信时都要跟着。眼下诸事宜应当移交完毕,御龙直也已撤去,不知今日太尉与赵敛能不能来上早朝呢?
谢承瑢一直想着这件事,才下马,看见监察御史刘宜成向他走来。他下意识要避开刘宜成,但无奈视线已经相对了,无论怎么样都躲不开了。
还是刘宜成先来作揖:“见过管军。”
谢承瑢也同他作揖:“刘官人。”
“好几日不见管军,竟就换了一身紫衣,还真是大不一样。”刘宜成绕着谢承瑢转了一圈,“紫色养人,管军穿这一身,比原先更加英武了。”
谢承瑢微笑说:“官人谬赞。”
刘宜成又说:“我见管军神清气爽,想必是有喜事了。”
谢承瑢提着纸糊的白灯笼,从容道:“何来的喜事呢。”
“当然从这一身紫衣来。”刘宜成拱手,“瞧见了么?满朝文武着紫衣的,唯有管军最年轻。”
谢承瑢说:“下官不敢,官人不要再打趣下官了。”
刘宜成继续朝谢承瑢拱手,又说了一堆贺喜的话。
谢承瑢心里有些烦躁,却也不好驳刘宜成的面子。他正觉得难安,林珣恰好从后面过来,作揖说:“刘监察,同虚。”
三人作揖完,刘宜成又对谢承瑢说:“谢官人,下官非常好奇。官人穿上这一身紫衣,得到想要的东西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