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唐时玥就想着,棉花喜热,可以把垒了火炕的房间当温室用,顺便把外头的校场也都做了火墙出来,搭了棚子,赶着种一批出来。

正常来说,棉花其实是“节节高”的,养分供上了,不打顶就可以一直长。

但这年头的棉花种,估计也就能打二三十个桃,再怎么精心护理,也多不了多少,只能是尽量种,算着也种了一亩多地,能多出四五万个棉桃来,也像那么回事儿。

她就这么折腾,霍祈旌也不多问,她要怎么做,他全都依着她,倒有几分予取予求的妻奴架势。

而且,更大的惊喜就是,他找来的种子里头,居然还有西!瓜!

据说这是永嘉的寒瓜。南朝有一个叫陶弘景的医学家,曾在《本草经集注》里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

原来寒瓜就是西瓜!原来西瓜早就有了!史学家误我!还说西瓜是“自五代时始入中国”!

唐时玥美滋滋,觉得明年夏天好过了。

等她这边忙完,小瑶儿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继续去许家上课,一进门,就看到许问渠和小祈阳一坐一站,正自对答。

虽然霍祈阳仍是能说一个字,绝不说两个字的……但是能对答,对霍祈阳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唐时玥又惊又喜,问了唐时嵘才知道,自从饶休那事儿之后,祈阳便一日比一日好,现在已经能够与大家简短交流,但是像唐俊琛贱了嗖嗖的去撩他,他还是会听而不闻的。

但这已经很好了!

唐时玥坐在一旁,笑着看了一会儿,然后她随手抽了笔,一边写,一边轻描淡写的道:“这有什么奇怪的,你知道那条路上有狗,当然就害怕那条路,现在你知道狗死了,当然就不怕了!这很正常。”

说完了,她把刚写的字贴到了脑门上,上书:“事后诸葛亮。”

几个人都被她逗的喷笑出声。

然后许问渠咦了一声:“玥儿原来在习字了么,这字……”他站起想过来。

唐时玥一僵。然后她飞快的收起纸,一把团成一团,丢进了废纸筐里:“没有!你看错了!我没有!”她站起来飞快的跑了。

许问渠失笑摇头。

然后他过去拣起那张纸,一边展开一边笑道:“嵘儿教她的?”

“没有,”唐时嵘也有点稀奇:“我都不知道她在习字。”

他又问:“阳儿教的?”

小祈阳摇了摇头,许问渠已经把纸团小心的摊平,仔细看了看,道:“应该是祈旌了。”

这字虽然笔触稚嫩,但看的出,所临的帖子,应该是铁画银钩入木三分的风格。

许问渠仔细看了,笑道:“其实写的算不错了,但女子还是不要学太铿锵的笔风,将来必定写不了这么有力,看起来反倒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