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页

谁不想把日子过好?谁不想活的风风光光?秦州有福娘娘,如今过的富比江南,现在他们也有了啊!

之前岸县百姓的精神面貌就不行,感觉暮气沉沉的,每个人都得过且过,如今被她这么一煽动,一伙人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然后晏时玥带着人,开始做海水养殖。

这些都是有计划的,当初为什么把罐头工坊做成两家,又都做的这么大,一个是为了互相竞争,保证品质,一个就是为了将来的产量上涨。

造船、打捞可以有,但能有更轻松的法子为什么不用呢?

当然这个她也不熟,要慢慢的摸索着做,而且也不能随心所欲,你围一块我围一块的,也是需要官府管控,有序、有度开发的。

所以她一直待在这儿,亲自指挥着人围塘放苗,一点一滴的干起来。

当然女人们也没闲着,她叫她们拾拣贝壳海螺,串起来装饰房子和窗子。

忙碌的后生们,不时抬头,遥遥的偷瞥一眼。

烈日之下,她穿着轻薄的夏衫,整个人亭亭玉立,戴着一个檐边巨大的帽子,帽上还有花朵与珍珠,累累垂垂,风一吹来,她衣袂飘飘,直欲乘风归去一般。

事实上她并不像他们眼中那么潇洒。

天太热了,尽管有大帽子遮着太阳,,仍旧热的出奇,这个年代又没有防晒霜,她真怕会晒成黑炭。

鼻端忽然闻到了一股味道。

不用回头,就知道是王安石过来了。

晏时玥无声的叹了口气,然后王安石过来,拱手道:“相爷。”

王安石这个人,是真的有才华有抱负,起先是怎么也看不惯她,后来大概是改观了些,然后就写了一个长长的文章,陈述了自己对于民事官制的改革意见,过来交给她。

王安石本来就擅长说理及用典,文章写的十分精彩,煽动力十足。

然后王安石道:“相爷,下官的文章相爷可看了?”

“看了,文章精绝,”晏时玥道:“但我不明白的是,王大人为何觉得大晏需要变革?大晏君正臣直,国富民强,固然有小地方落后贫瘠,但整体风貌是积极向上的,大晏需要的是稳步发展提升,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变革。”

王安石立刻道:“相爷可曾见过贫穷偏远之地的百姓……”

“见过,”晏时玥打断他:“我的出身不是秘密,我出身龙门县,临近西北关,有名的贫瘠之地。我长居西北,又曾两度来回西北,亦曾下过江南,如今又到了这儿,见过许多地方,但我仍旧觉得大晏是蓬勃向上的。”

“自然,”王安石道:“下官所思所为,正是锦上添花,令我大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