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过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新年,一直到过了十五,请来的周秀才和娘子赵氏过来了。
夫妻俩四十许年纪,面相都十分和善,两边商议了一下,月钱暂定了二十两银子,另外,除唐家族人之外,其它那几族的孩子若要来,每人的束脩是二百钱,这部分银钱是直接给先生的,若有这几族之外的孩子想来学,能收到多少也是先生自便。
这算是一个正常价儿。
虽然普通私塾学生束脩高,但帐不是这么算的,因为若是按那个价儿收,这些孩子有九成九是不会来念书的。普通秀才若是去一户人家做先生,一般来说月钱也就十两左右,便宜的四五两都有可能。
关键食宿柴水什么的都不用自己操心,所以周秀才也挺满意的。
把周秀才送去老宅,唐青山出来的时候,唐招弟就站在胡家门口,眼泪汪汪的拧着衣角:“大伯……”
她脸上写满了我好可怜呀,但唐青山并没看她,只点了点头:“嗯。”
看他就这么走了,唐招弟的神态迅速变的怨恨,咬牙切齿的诅咒:“不得好死!!”
唐青山回头看了她一眼。
唐招弟脸色一僵,急想再转个笑模样出来的时候,唐青山已经走了。
唐青山去找了唐端午,把订下的这个束脩跟他说了,然后又道:“一会儿咱一块去老族长那,商量商量做生意的事儿。”
唐端午一喜,急道:“成,成!”
第284章 第六味
过年这几天做炸菜,有不少都是用的花生油,还给梁若虚也送了一些,让他也尝尝。
元老爷子和梁若虚,对这个花生油也是十分赞赏。
假如说暖棚的意义,是可以让许多百姓,在农闲时刻多一项生计;那么,花生油的出现,则相当于生活中多了一“味”,就好像菜有酸甜苦辣咸,这些味道,起初也不过是源于一种种植物。
所以,这仍旧是一项非常重要和非常讨喜的事情,可以留待来日,在合适的机会报上去。
也所以,这个事儿要好好办,办周全,办漂亮。
为此,元老爷子还给他写了招牌,非常朴实的“唐家花生油”,没有任何的花哨。
唐青山回去提了一小罐花生油,叫了唐四哥一起,去了老族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