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自荐,舍弃现有的一切,一心为朝廷分忧,这真的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实在是叫人佩服。
而且他绝非做样子。
他的自荐写的极为诚恳,说他曾经在临近边关的地方,做过六年县令,会一点女真话,对那边的风土人情又有一些了解……
而且单独附了二十多页,写他预备如何管理那些人,如何防止他们死灰复燃,如何一步一步的管控驯化,如何为我朝所用……详细极了,且桩桩件件,都切实可行。
明霈帝看了,都不由得连连道:“这才叫赤胆忠心!!”
第925章 这不是哥哥的问题
这样的人,真真是以身许国,一心报国,他也许不是一个好相公,也未必是一个好爹爹,但一定是一个披肝沥胆,可青史留名的大忠臣!!
最终就定了李致知。
然后,明霈帝下旨,封其妻为一品诰命夫人,又封其女,对,就是曾经的假太子妃为永宁郡主,并允他挑选人员,十日之内离京。
李致知离京之前,心宝送了一大堆药物给他,还写信让他保重身体,李致知回信,只说“待臣归来,与殿下续悬铃之约”。
心宝当时就是一个暴哭。
根本就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哭的,可是看着这一行字,就好像书里那些忠臣良将一下子活过来了,她真真实实的看到了一个狷介贤臣,他已不年轻,一身风雨,两鬓斑白,就那样站在历史洪流之上,静静的望过来……
莫名的就觉得好感动好感动,直哭的稀里哗啦的。
明霈帝被小孙女惹的,也不由眼窝发酸,一边抱着她轻拍她背,一边也不由得叹气。
虽然嘴上说还是年轻啊,见的太少了,才会轻易被感动……可是这样的初心,又何其珍贵。
从此李致知,成功的取代了很多书上的人物,譬如班超之流,成为了心宝心目中贤臣榜的榜首,就连亲戚元相和好看的李首辅都远远比不上。
中午用过饭,心宝拉着三哥哥去上学,晏时繁也准备跟过去瞅瞅。
等他们走了,晏青山和晏时荣就过来与明霈帝说话。
吏部尚书,太过重要,不宜虚悬太久,他们便商议商议谁合适。
明霈帝问:“太子更属意谁?”
晏青山摇了摇头:“儿臣正是拿不定主意。儿臣熟悉的人,譬如何望州,资历足,但为人有些书生气,程弗居……”
程弗居是元相亲传弟子,元相在相位,梁若虚破格擢升在内阁,程弗居就得压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