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六品以下的官员上任,都属于旨授,当初莫凡是从静海知县做起的,所以他第一个上任文书,是由吏部颁发的旨授状,上面有吏部公章。
身份证则是由朝廷统一制作的,在取得官员身份的时候,如科举考中进士时授予。上面写有官员的年龄、籍贯等详细信息,还有些关于容貌的表述,另外还要注明他的祖、父两代籍贯、出身,最后授予的长官和承办人还要签名、盖章。
这两样都是一式三份。朝廷保管一份,上任官员手持一份,任命地的地方官手里还有一份。
表面上看,很严谨。最大的疏漏在于,任何一个文件上都没有画像。也就是说,任何人手持真文书,都有可能冒任。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冒任官员的案例。比较有名的是,《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高中状元,后被授予江州刺史,坐船赴任时被歹人谋害,歹人拿着他的官凭上任,做官多年未被别人识破。
一般出了这样的案子,要从身份证上列示的人际关系开始排查。
事实上,商人背后的主子,早就越过直隶省,直接上折子给康熙皇帝密告莫凡。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上折子的人多了,皇上自然起疑。在这次巡视团下来之前,吏部和刑部就分别派人一起去莫凡的籍贯地调查过。
吏部官员此行就带来了调查结果。他们甚至还带来一张画像。据说是莫凡高中举人之后,族里出钱画了挂在祠堂里的。
尽管画像上的人一看就穷酸自卑弱不禁风,和现在又胖又壮颇有气势的莫凡差别很大,但仔细看,五官还是很像的。尤其是那张香肠嘴……
正如雍亲王所言,结合调查结果和画像来看,根本不存在冒任的可能。
难道我真被沈如之耍了?
第102章
核验完文书后, 我又翻阅了一下吏部、督察院对天津的考核结果。
各项数据,基本和说书先生反馈一致。
小乞丐们所说的两个问题,一个阿芙蓉, 一个帮派,都比莫凡上任前, 减轻了很多。
在津领帮的盘剥下, 商人无利可赚,走私到天津的阿芙蓉大大减少。其中大部分都被津领帮自用了,极少部分流通上市, 价格奇高,非寻常百姓能消费得起。
津领帮在天津一家独大, 没有竞争之后, 再扩张只会减少人均所得, 所以现在对帮派成员管理很严,轻易不纳新。
有了漕运和阿芙蓉的收入,他们也懒得再去收保护费了。只有些不愿意干活的懒汉, 才在袖子里藏斧头,伺机敲诈勒索。
从形式上看,津领帮其实也算是被朝廷变相招安了。
方铭还说, 在下属评价方面, 莫凡得分是清廷历来最高的。
首先由于政绩好, 朝廷给他们留的火耗银多, 其次浮增的关税,一部分用来补贴人头税, 另一部分当福利发给了下属。所以从洲到县, 天津各级官吏收入都排在全国前列,仅次于江南两省。